身為90後的中國導演魏書鈞,此前已憑短片《延邊少年》、首部長片《野馬分鬃》、2021年的作品《永安鎮故事集》,三度入圍康城影展。而他近日在香港上映,改編自余華同名小說的新作《河邊的錯誤》,同樣成功入圍去年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作為近年在康城最受矚目的中國新生代導演,魏書鈞的電影總是帶著獨有的反叛與荒誕感。正如《河邊的錯誤》看似是一部懸疑、推理電影,電影海報上卻已說明「沒有答案」。觀眾看畢面面相覷,沒有得到答案,反而帶著更多問號,而這正是魏書鈞所追求的。「沒有答案,是為讓更多答案出現。無數的觀眾,無數種看法,共同構築了這部電影。讓它超越了電影本身,我覺得這個過程很奇妙。」 (閱讀更多)
早前商務印書館新出版歷史學家王德昭先生從未匯集成冊的《史學研究法講義》,由王德昭的學生、同為歷史學家的周佳榮教授將舊手稿整理成書,內容包括史學與史學方法、史料的蒐集,史料的本身鑒定、史料的內容鑒定、史事的綜合、史事的表達幾部分。成書過程複雜,耗時也近十年,所以韓心雨和巫如雯與周佳榮教授特別圍繞此書作了一個筆錄對談。 (閱讀更多)
媒體人何秀萍揣摩著各種人生劇本:「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劇場演員、電台節目主持及監製、填詞人、專欄作家,也因在商台節目《妖獸都市》中獲得「母夜叉」一角,而人稱「叉姐」。她繼《一個女人》後再書寫現代女性多重身分的人生,相隔十年推出散文集《一陣塵煙》,時代變遷,她所呈現的面貌也更為多元。我們約定於見山書店訪談,初時眼前的是一日店長,一開始訪問又退回到何秀萍本身,去敘述關於作家身分的她,以及她自己。 (閱讀更多)
《富都青年》由金馬影帝吳慷仁、陳澤耀主演,在臺灣上映引發口碑熱潮。導演王禮霖於訪問中談及選址富都的原因,而創作意念乃源於三年前的一次田野考察,發現無身份證者的議題更值得關注,便定下了阿邦及阿廸的背景。他亦憶述處理多種語言台詞的同時,一邊拍攝一邊修改阿邦的劇情走向,甚至決定在緊絀的檔期中安排重拍,過程艱巨,但透過電影獲得了發聲的機會。 (閱讀更多)
《大狀王》音樂劇於平安夜在一片如雷掌聲中謝幕。以全港頂尖音樂劇團隊醞釀八年製作的《大狀王》,正如劇中福全的對白「贏我就贏硬㗎喇,係爭在贏得有幾.....光彩亮麗嘅啫。」結果一舉取下香港舞台劇獎十個獎項,史無前例。曲詞是音樂劇的靈魂,填詞家如何乘著音樂,以歌詞從市井吵架譜寫到因果宇宙,建構出一個妙趣盎然又哲思深遠的音樂劇世界?且聽被劇場界尊稱為岑爺的岑偉宗娓娓道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