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作家都寫過關於居住的作品,在香港這更是太核心的問題,可稱痛中之痛。二零一九年香港文學季展覽「自宅字築」的概念是以俗稱寶蓋頭的「宀」字部的九個字,串連作家及藝術家的組合。本期刊載的是展覽中五份全新創作的小說與詩,他們也是書寫香港居住空間的重要作者。
作品所繫連的字,部份由作家自選,部份由策展團隊建議。董啟章選了「宇」字,他是個百科全書型的作家;以字為概念的策劃意念他接收得超乎全面,我並未見過可以直接當成策展前言的小說。陳滅〈中老年大廈〉是哀嘆中有自嘲幽默的組詩,中老年大廈如中老年人,或有頹唐傾坍,但仍可跌宕自喜,有著自己的優雅。周漢輝是以寫公屋主題、基層生活的寫實主義詩人,本次〈密室誌〉與他前作之不同在於,這是看了Benny Lam的攝影作品之後才寫的詩,並預算了要剪裁放入照片中,中介了周氏本身綿長細密的風格,增加了對話創作的實驗性,又格外配合「空間有限」的主題。韓麗珠的〈雙寂〉可能有機會發展成更長篇幅的作品?親密關係中的細節,溝通的阻礙,空間折射人心,韓氏畢竟是十多歲就寫出〈輸水管森林〉的作者。李智良的「㝯」字是在會議上由石俊言建議的,是「僑」的別字,意即「作客」。The Night will Wait. 以第二人稱角度,書寫難民的流離與創傷,深具密度與難度,讀者可在此處進入一個陌生他者的世界。
其餘展中的文學作品還包括劉以鬯《香港居》、也斯〈重畫地圖〉、吳煦斌《看牛集》裡的散文篇章,以及董橋《橄欖香》。
居住的主題,意義可能過於深重、豐盈、溢出;本期壓卷的則是沖淡如冷奴豆腐的言叔夏訪問,她因文學季活動來港,給予我們,既遠颺又近如呼吸的溫度。
在種種深探與調節中,我們嘗試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