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漫遊者的百年老宅書店——專訪郭怡美書店郭重興與趙偉仁

專訪 | by  陳娉婷 | 2023-04-28

大稻程老街車水馬龍,最喧鬧繁華的迪化街一帶,門牌129號是巴洛克式的三層紅磚建築,去年底進駐「郭怡美書店」,配搭木質古雅洋房裝潢,飄散滿室書香,讓遊人享受一刻恬靜。


這棟百年建築命運曲折,在18世紀是台灣富商郭烏隆的祖厝,後因經營不善而一度易手他人,去年郭烏隆之孫郭重興把它承租下來,重振祖傳老宅之光,商行變成文化氣息濃厚的書店。


「如今是36年後又再回來,這就是迪化街商家的命運,是由幾代接承的。」現年73歲,穿衣一身復古東洋風格、平日愛戴棕色帽子的郭重興說。投入出版業近三十餘載的他,目前是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創辦人暨社長,志業是在台灣推廣閱讀,由出版到如今開書店。


這個鬧市裡的書店夢,由郭重興負責出資及打本,交給書店經理人趙偉仁(Willie)打理。兩人相識於2015年,當時Willie還在經營旅館酒吧,郭重興是座上熟客,隔著吧台的微妙距離,兩人從文史哲書聊到人生理想,言談甚歡,終於聊出一間書店的緣起。



一間不挑人的書店 到十年全台開一百家


「書店最重要的是不挑人。」郭重興說得字字鏗鏘,一如他當日說服Willie,說要開書店便要做到底,三層老宅都放書。剛沖完咖啡坐下來,掛著牛仔布圍裙的Willie笑說:「我本來只想開一樓(書店),二樓租給人家,他就說我沒志氣。這個氣氛下大家都覺得要保守,只有郭社長走得那麼前。」


這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的睿智老人郭重興,經營書店只有一大原則,就是向所有階層的台灣民眾,盡可能推廣普及閱讀。敢於冒險,因為想成眾人之美。


「整個台灣的閱讀率還是太低了。韓國人年均讀11本書,日本人、英國人、美國人平均都讀9本書,台灣平均一個人每年只買2本半書。」眼見愈來愈多書店倒閉,郭重興逆市開書店,只因深信實體空間的力量,能無心插柳柳成蔭,憑著美麗的古雅空間,呼喚更多書本的潛在知音人。在熙來攘往的大稻程老街開店,民俗廟宇和文創商店並存,最能做到雅俗共賞。


「書店是要把人和生活碰在一起。很簡單的,小孩覺得書店外觀有趣,把買南北貨的爸媽也拉進來。」郭重興很相信人和書緣分,看似輕如鴻毛,卻足以扭轉命運。


他念念不忘,自18歲那年考完大學聯考,買了新潮文庫出版的《羅梭回憶錄》後,便開始嗜讀若渴,人生朝向推動文化產業的方向走。目前讀書共和國羅旗下有逾五十個出版品牌,說未來10年的目標是開100家書店,「我深信出版書是可以改變國家。到處有書店的話,對推廣閱讀更有用。我能做的只有這麼小的一部分。」



祖上發跡的百年老宅 從賣南北貨到飄送書香


正因郭重興懷抱一顆利他之心,他起初不願把「郭」家名字掛上書店門牌。「本來社長是想取名為『二間書店』,他希望這是一間很純粹的書店。」同時經營「一間書店」的Willie說。


然而,Williie思前想後,還是覺得「郭怡美商行」這棟古跡別具歷史意義,更有不可磨蝕的家族傳承意味,最後說服了郭重興把「郭」字銘刻下來,「第一,這裡有好多郭社長情感上的連結;第二是我私心認為,書店必須要有故事,而隨著(城市)發展,很多故事正在破滅。」


遊客進來觀摩郭怡美書店時,也是在上一堂台灣本土歷史課。18世紀日治時期,大稻程進出口貿易盛極一時,已故台灣富商郭烏隆在此發跡,地下大堂賣砂糖、海產物、雜穀、麵粉,後面是倉庫,上面兩層是起居雅房,一家人鬧哄哄同住。生意興旺的商賈郭烏隆,很快便成了「大稻程三仙」之一,商行門前華麗的泥塑裝飾、騰龍雕塑,標誌大戶人家的高貴。


郭重興站在二樓的天梯,再遠遠望出去,依然能看見後方的紅瓦建築。以往郭烏隆把商號讓給大伯父後,郭重興一家便住在後棟的洋樓,直至他結婚、生女為止,「從前我們到迪化街來,都是從後面的洋樓,悄悄地穿過來,到達郭怡美叔公的房子。」他回憶起家族成員互相串門子的場景,「十幾口人啊,很擁擠、熱鬧得很。」


如今,郭怡美書店一樓仍然保留天井區,遊人一抬頭便能瞥見陽光灑下來。後庫的咖啡店區,賣精品咖啡、茶飲、甜品,咖啡機轟轟作響,男女老幼聚首一堂,折射舊日家族的熱鬧光影。


DSCF3621


走過台灣書店30年,接下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回望


五大雅致區域 讓漫遊者穿越於歷史和現代間


「1樓的前方是包羅萬象,如同大稻程的街區一樣,歡迎行人進來。」Willie說,郭怡美書店分成5個區域:Bookshop、Cafe、Library、Showroom、Salon。一樓後庫是Cafe,前棟是Bookshop,左右兩排佈滿小說、流行讀物、大稻程的風物及文化專書,中間是展示區,不定期轉換及擺放焦點讀物,包括店長推薦書、不同社會議題的書等,「有時候是講兩岸關係書,也有話題性的書,例如俄烏戰爭、香港人在台灣,年初香港作家西西逝世,都會列作焦點書。」


沿階梯上二樓,藏書過萬本的人文空間Library舖展眼前,「大稻程碼頭本身是很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地方,故此這裡也擺放中西薈萃的藏書。」Willie指,書架沒有很系統的分類,只是把不同國家的文學、社科及文化專書放在一起。他指,書店想營造出「漫遊者(flaneur)的體驗」,讓讀者在不確定的空間裡尋覓,直至遇到書裡的知音人,「例如客人先在這邊讀到分析日本壓迫感的美學書籍,旁邊便擺放有美國文化的社科書。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感覺奇妙。」雖然老闆郭重興本身是讀書共和國的社長,但Willie表示店方入書有絕對自由,以書的水平為先決考慮,如果以為進來只會有讀書共和國的出版物是錯覺。


有趣的是,走到Libray在中間的空間,腳下的地板可見淺黃色的木質框框,玻璃中間是鏤空造型,遊客可在此看到一樓。Willie笑笑說:「以前還是南北貨批發商時,郭老闆就是在這裡看看員工有沒有認真工作。」除此之外,Library亦設不少座位,例如窗邊的榻榻米座及書櫃中空的坐位,讓人能好好地坐下來讀書。


DSCF3635


DSCF3679


三樓是Showroom部分,裝潢相當現代化,整個空間猶如一個攝影棚,展示電影、美術、攝影相關的書籍。Willie指,三樓最能體現空間感,四周只有牆身和展示枱放著專書,「光線透過窗框灑進來,挑高的空間感,令整個場域更開放。」Willie又說,中間隔開的一扇窗特別逗趣,跨越過去,就是建築和設計區,以及各種美學的專書,「從這邊看來,便很有電影院的感覺,中間有個框框,讓人慢慢去觀察。」至於四樓的閣樓Salon,則擺放著兒童書、繪本,但比較開揚的三四樓,將來都會被開放做講座、藝文沙龍、展覽等。


凝聚大眾和高端 開一家海納百川的書店


「不論是做書店或旅館,都是透過空間在跟人對話,串連起不同的人。」同時經營青年旅館的Willie說,經營旅館令他看到不同階層的眾生相,有喜愛流浪的人,有IT遊牧民族;郭怡美書店則匯聚了外國遊客、文青、買南北貨的普通市民,是輕輕鬆鬆消磨一個下午的地方。


堅持要開實體書店的出資人兼老闆郭重興說,他的願景是在誠品及金石堂兩家大書店以外,開一家同樣經典的大型書店,但它必須有足夠親和力,令知識分子和草根市民都願意上門拜訪,如同昔日爺爺郭烏隆的老宅般,凝聚一整個大家族,和而不同。而店長Willie這樣形容實體書店的重要性:「Netflix也可以看電影,但進去電影院就是有不同的感受;固定去某間書店,更會有某種的儀式感,成為生命中某種回憶。」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陳娉婷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攻英國文學系,曾任職台灣及香港媒體,撰寫長篇及深度專題報導,曾獲2018年及2019年人權新聞獎優異獎。現居於台灣,繼續投身文字及出版工作事業。

熱門文章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2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