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日前(九月六日)舉辦講座,邀來鄭詩靈教授、譚萬基博士、周豁然女士、鍾浩浲先生,以人類學角度解釋「暴力」的不同面貌。講者提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充斥著無形的暴力,法律、經濟、生活價值等看似和平的秩序,無不是通過看不見的暴力來維繫。最後,講者亦討論了邁向非暴力的可能。 (閱讀更多)
生於邊緣而遠觀萬化的夏曼,或許一早就清醒地感受到身體中的道之所在:「你不能跟我說,儒家思想是全世界的中心思想;對我而言,我的身體早已在履行莊子思想了,這就是我海洋文學的本質。」 (閱讀更多)
「咦?佢又喺度。」每次在live或臉書見到何韻詩夢遊的身影都暗自一驚,她總是企得這麼前,而且,幾乎是每一次,點解可以連眼罩都冇?從雨傘運動走到今天以「反修例」拉開序幕的抗爭主場,五年來香港人經歷了多少,何韻詩也就經歷了多少。近日的文宣講得好,「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知」,連大家都開始有「核彈都唔割」的覺悟,就知大家有幾想贏,不只要完勝林鄭、摑她一巴,更加要贏回香港人的良知。大家堅持不割席,問何韻詩點先會割,她答得堅定,除了強權,其他點都唔割。 (閱讀更多)
早前「虛詞.無形」和香港文學館舉辦夜話活動,邀來黃飛鵬、楊慧儀和黃衍仁跟大家分享,除了思索走下去的力量以及談到新疆的經驗,還有實用的情緒急救教學。前路怎樣艱辛,我們也要一起走下去。 (閱讀更多)
若果警察肆意往這些街道發射催淚彈是一種「暴力」,在深水埗擺地攤的基層市民每天面對被檢控的壓力,早已是暴力滲透日常的體現了。基層市民賣物維生,卻屢屢需在食環職員來到前收拾離去;稍一不慎遭到票控,不只賠上高額罰款,載滿財物的手推車都有機會被充公。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