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店舖在裝修,途人紛紛摀住鼻子,那時我正拐進恩平道,抬頭便見明淨的玻璃窗上懸掛著一個圓形招牌,寫著「靜月」二字。樓梯間的香氣將街上的塵埃隔開,走進靜月時,老闆Calvin正與一名女子吃午飯,他向我介紹這位來自日本的婚紗設計師Sayaka,她將會是這星期靜月的主角之一。
靜月每星期設有一個主題,今期以裁縫為題,請來日本裁縫師、設計師展示他們的作品,也辦活動。我笨拙地說了一聲「你好」,他笑笑提醒我對方是日本人。
將好的帶給香港 推向世界
靜月由Calvin的月島屋「進化」而成,由2016年年底開始,舉辦每季一次、每次為期兩日的期間限定店,分別以「春、夏、秋、冬」命名,集合港日台不同品牌,以限定店形式進行。後來Calvin在銅鑼灣覓得舖位,便有了現在為期四個月的「靜月.空」,空(sora)是日本傳統藍色色系之一,他說今後活動也會以這色系命名。
驟眼看你大概很難給靜月定位,因為它實在很「雜」,四周眼花撩亂的總有東西吸引你目光,八百呎空間由兩個一大一小的長方形組成,左邊較闊落的是活動區,當眼處放著一張長木桌,店員Ammis說那是以日本的木卡板自行組裝而成,上面擺有布袋、項鏈、酒杯、碟盤林林總總的物件,有些來自日本,有些來自尼泊爾,而活動區的內容物隨每周主題而變。
右邊寄賣區結集本地牌子如麥子啤酒、itr studio、Aurora Lane,亦有不少是Calvin從外國帶回來的精品,和他的設計師、藝術家朋友創立的品牌,當中包括:皮革製品、餐具、香氛、羽織、乾花、明信片、啤酒、雪條,這也是靜月創立的宗旨之一:將不同國界、不同範疇的藝術與設計凝聚起來,也讓一些較少港人認識的品牌能打進香港市場。
靜月創辦人Calvin。
「你有看過One-piece嗎?」
原是graphic designer和art director的Calvin,一場大病後決定辭職,回日本休養,後來朋友建議他不如辦一個活動,將身邊設計師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也將好的設計帶來香港,便有了第一次靜月限定店。但Calvin的視野並不局限於香港,他試過在廈門辦限定店,亦會去韓國、日本、台灣、上海等地,不停遊移像打游擊,「靜月不是一個實體的概念,哪裡有好的設計、好的藝術,哪裡就有靜月。」Calvin說。
中介是靜月的其中一面向,將外國品牌引進香港,也將本地品牌介紹到外國,就像artists agency。Calvin說辦靜月最大滿足感在於,能夠將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聚在一起,讓他們彼此認識,分享技術,互相學習,有些更成為了朋友。他覺得自己忽然像變了一道國際橋樑,「同行不一定是敵國,香港很奇怪,因為個餅太細,但其實個餅都不只香港,全世界都可以是給你發揮的舞台。」
「靜月不是我一個人建立的,沒有大家就沒有靜月。」他形容那種關係就如One-piece中主角路飛的團隊,「main staff很少,但辦活動時又有很多朋友來幫忙,還有一些artists,他們可以是一份子,也可以不是。」彼此間並沒有被僱傭關係或合約綑綁,更像一個大家庭。
擁擠城市的歇息空間
由本來每季一次、每次兩日的活動,到現在為期四個月、每星期一主題,自是更加辛苦,港日兩棲的Calvin有時也想回日本歇歇,於是他刻意將店面佈置得日式一點,讓自己有回到日本的錯覺。
日光從向街的兩片大玻璃照進來,對街是錶行、商場、化妝品店、屈臣氏,在銅鑼灣這種商業地帶經營「限定店」不難嗎?「租金貴就一定貴,但都值得,能有這樣一個舒適空間,讓人欣賞一些美的事物,最後不一定能成就甚麼,但都想試下,綿力吧。」原本為期四個月的「靜月.空」,現在他們計劃長做,把這裡當成本店,即使Calvin不在港,也可以讓其他藝術家來這裡搞活動。
我離開的時候,Sayaka正將她設計的婚紗從窗邊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