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Edith So | 2019-01-03

褒曼今年誕生一百年,經典中的經典《第七封印》再被搬上銀幕。就像卡爾維諾說,經典的定義是你只能說「我正在重看」,而不會說「我正在看」,《第七封印》就是這種重看的作品。 (閱讀更多)

《狂迷驚魂》:真實好危險

影評 | by 鄧小樺 | 2019-01-03

波蘭斯基的新作《狂迷驚魂》,其實關鍵在它的原名「based on a true story」,在我看來乃是關於當下時代的寫作,多於驚慄片。好了這代表以下可能會有劇透。女作家黛芬Delphine(艾曼妞薛納飾)擁有相當多書迷,同時寫作走到瓶頸,一再面對「為何你不寫你真實的故事,而孜孜於虛構呢?」的他人要求。 (閱讀更多)

從右腦到左眼的鬼世界——看韋家輝虛構史中的「群鬼」

影評 | by 何應權 | 2019-01-03

思念,除了是心理學上關於幻覺的解釋,更多了一層情感的作動,這是好聽一點的講法,說穿了,就是放不下,是一種執念。執念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信念:你相信一種事物,你自然會有所執念;可能是瘋癲:人在非理性時,最容易揦住唔放;可能是不捨,現在流行講「斷、捨、離」,但到底背後是如何壓抑人性,而令其掙扎的就是執念。韋家輝寫「鬼」,總是與執念有關,而此文將會從《我左眼見到鬼》進入,路經《神探》,再坐《再生號》離開,嘗試看看韋家輝腦中的「鬼」,又是如何? (閱讀更多)

壓抑的慾望:六十年代的若松孝二

影評 | by 鄭政恆 | 2019-01-03

對於比較年輕的香港影迷,初識若松孝二(1936-2012)已是200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激越情色:若松孝二的無秩序世界」放映環節,當年放映了他長達190分鐘的最新作品《赤軍殘酷內鬥暗黑史》(2007),還有代表作《隔牆有秘》(1965)、《二度處女Go Go Go》(1969)、《赤軍:PFLP世界戰爭宣言》(1971)和《天使之恍惚》(1972)。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