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0-06-23

《愛》(Amour, 2012)面世後,奧地利大導演米高漢尼卡(Michael Haneke)沉寂數年,直到康城影展70週年,才推出《快樂終結》(Happy End, 2017),當中女孩毒害母親的情節是由流產的項目Flashmob移植過來,令不少影迷引頸期盼。可惜成品像是以鬧劇、社交媒體和難民為亮點的舊酒新瓶,而且劇作有點鬆散,這不像是以嚴謹見稱的漢尼卡犯的錯誤,再者劇力好像隨著艾曼妞麗華(Emmanuelle Riva)「告別」後減弱了,但他仍然相當緊貼時代脈搏,本片還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閱讀更多)

《邪不壓正》真俠女與Hidden Man

影評 | by 盧燕珊 | 2019-01-03

雲南搭建四萬平方米屋頂跑酷Spectacle,踩在仿真京城老爺子頭上亂蹦亂跳,順手挾帶破風單車,姜文團伙如其公司名字,玩得「不亦樂乎」。光天化日不鬼鬼祟祟可以,但電影開首已揭底牌的滅門一場,驚嚇如陳凱歌把徐皓峰《道士下山》拍得旁門左道邪里妖氣,叫作者筆下師父顧劍霜的太行派掌門如何收科? (閱讀更多)

《危樓春曉》的庶民滋味

影評 | by 曾肇弘 | 2018-09-13

戰後粵語片有不少寫實主義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一部,首推1953年李鐵導演的《危樓春曉》。即使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相信都會聽過片中的金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強調草根階層互助友愛,背後正好體現了那一代電影人「文以載道」的苦心。 (閱讀更多)

披掛著優雅的永恆少女:柯德莉夏萍

影評 | by 鄧正健 | 2019-01-03

該怎樣說她的美,才夠貼切?譬如說「優雅」吧?說法似乎有些俗套。我多年來分辨歐陸和荷里活經典女星的方式:歐陸(尤其法國)是文青女神的搖籃,荷里活則製造令人明知虛幻的浪漫情懷。 (閱讀更多)

刑與法八仙果:《小偷家族》的案例集

影評 | by 陳錦輝 | 2018-08-08

有時,作品的「主題」會誤導讀者,令讀者急於尋找和援引該主題在其他作品裡呈現的歷史脈絡,造成脈絡的誤用。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即為一例……《小偷家族》並沒有特別關注一般意義下的現代家庭,觀眾毋須按小津以降日本電影中家庭主題的系譜和脈絡來評斷它。當評論的話語過於集中在家庭主題的時候,觀眾倒應該先回到作品的敘事形式,尋找思想的缺口。 (閱讀更多)

《小偷家族》影評小輯

影評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3-22

是枝裕和憑自編自導新作《小偷家族》摘下第71屆康城金棕櫚獎,故事圍繞住在東京舊區傳統平房的一家六口,延續導演舊作的家庭、倫理和成長等主題。鄧小樺感傷於這個無血緣烏托邦家庭的破碎,直指電影最尖銳的社會性反思。王樂儀談到微弱者之愛,以及是枝裕和釋出的溫暖善意。Edith So則從食物的微觀角度切入,闡述看似隨意的餐桌如何蘊藏家庭關係的深思。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