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Movie,motion picture之俗語詞也。兒時學習這生字時就想,電影之所以謂Movie,最基本的條件,會否就是要Move到觀眾?勾起這種想法,是因為《柔道龍虎榜》。

皮褸Tony(郭富城飾),柔道比賽冠軍高手,以眼疾為由,不斷向所有柔道高手比試,他的終極目標,乃是要和傳聞中的柔道小金剛——司徒寶(古天樂飾)一較高下。惜司徒寶早年無故退出競技場,掛名酒吧經理,終日嗜賭酗酒。小夢(應采兒飾)從老家台南到台北,再來到香港,一心為著自己夢想而奮鬥。Tony和小夢欲在寶身上達成自己的夢想,惜寶只沉醉賭博,連自己的目標也早放棄了。因師父一琛(盧海鵬飾)為個人夢想,作戰到最底,寶決定重身振作,其突然退隱之謎亦漸漸揭盅。

從表面看,《柔》實在是純淨的勵志片。它是杜導在缺乏槍林彈雨及黑白交鋒的劇情處理而依然見感動用心之作,就連在兩男一女的配搭下很理所當然地應有的愛情線亦欠奉,主力描述司徒寶如何最後重投柔道懷抱。單就此而言,影片意識是完全正面,歹角幾乎是不存在。

是否就這樣簡單?杜琪峯的電影不會只有畫面的劇情。除了是勵志片,杜亦借此片向自己尊敬的導演黑澤明致敬 (由片名直接起用七十年代《姿三四郎》港譯版,片末的鄭重聲明皆可確證)。只是,杜琪峯就是杜琪峯,他總要從作品中帶出人生中某種現代人沒有深思的哲理,敲醒一群群在反智基制底下孕育出來的「社會棟樑」。

縱使是深層一點的意義,卻絕非艱澀難明,其實影片想剖析人如何面對命運:面對失敗,如何自處。在柔道比賽上,司徒寶從沒有嘗過失敗的滋味,但,他一下子輸了,而且輸得沒有一點抗議或反擊的餘地,沒有再次的機會。他被奪去了寶貴的視力,一步步邁向失明的黑暗世界。一個柔道高手,怎麼能夠負擔失明的創傷?他沒法子改變命運的播弄,只能夠改變自己的仕途;自此,除了健康,他亦輸了勇氣、鬥志、甚至自己。

另外兩位主角,Tony和小夢,內心背景簡單得多。他們不停地輸,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換來越發旺盛的鬥心,他們心理少一重負累,多一分勇敢。因為他們面對的失敗之後,知道自己還會有「下一次」,跌了,痛了,反而更清晰心中理想。寶和二人相處中開始追溯自己的本身,那未被病魔打挎的司徒寶,直至寶看見師父一琛為理想連生命也賠上的一刻,寶正式重身勇敢面對自己,自己眼疾的身世,重拾自己的夢,再次接受挑戰。

影片每個角色人物都立體有緻,Tony 算是最簡單平面的一位,但郭富城摒棄了大部份色相的賣弄,算是稱職。最驚喜的其實是古天樂飾演一個將盲的高手,他很能夠表現出配合角色需要的氣質:謙恭、悲觀、失去鬥志;明眼人就看出他爛賭,卻毫不在意金錢:錢輸光了,他沒有一點不悅。反而是旁觀的小夢三番四次要搶回已輸的賭本,因為她想儲一筆錢去日本實踐自己的夢,而寶根本已無夢想可言。

寶的人物性格表面簡單,內心複雜,複雜得不能與任何人分享,一切自己默默承受。古本身已能帶出這些味道,其實不需要精湛演技。其實司徒寶失明的身世佈局,是整個故事最精彩的伏筆,帶出後來故事的深度。Tony戲謔自己天生患有眼疾的鋪排,除了幽觀眾一默,亦反襯出真正失明的寶,那份難受的心情。雖然小夢和寶一起經歷的事最多,編劇卻刻意安排小夢對寶的眼疾全不知情,其中,小夢幫寶穿鞋(及後寶亦為她挽鞋)及兩人在小巴偶遇(彼此不知對方的存在)皆是影片沒預期的感動所在。而三人合力放走氫氣球上天空一幕,則隱含鼓勵拼博精神,在香港,相信在杜琪峯以外,再難找到這種如此正面的象徵意義。

劇中所有配角均有出色的演出,並加深影片的感動層次。師父的智障兒子阿正(蔡一智飾)對柔道的固執、李亞岡(梁家輝飾)對柔道的尊重和執著都是一例。大蠻哥(張兆輝飾)應該算是綠葉中最超卓的一個。他頭髮微禿、眼皮浮腫眼神呆滯、對手下冷血無情,配合有一句沒一句的對白設定,這個失去最精英對手的收數大哥在影片上輕易突圍而出,回想《大隻佬》和《大事件》的張,導演似乎在刻意營造另一個林雪。本片最大的敗筆,是結局過份美化的安排。容或每個習柔道之人都尊重柔道,對於司徒寶願意振作便一切前債一筆勾消的結局著實略為牽強,反而削弱了寶振作後的感動。

本片證實了港產片除了黑白二道的戲種能夠引起張力,其實賣勵志的老掉牙故事一樣有能力製造驚喜,視乎編劇的功力而矣。這次實驗可謂非常成功,酒吧講數一幕、機鋪換袋一幕均表現出一貫杜琪峯式風格。精準的對白、複雜的場景、美麗的攝影,為這部電影爭取優異的成績。可是,《柔》的口碑和票房俱告慘敗,觀眾在戲院邊看邊怨不明,離場時更認定片子差透,不知所謂,現實的現象竟和片末的意境不謀而合(寶和正為師父的道館派傳單,行人接過沒有認真看一遍便掉了,雖然如此,正還緊張地撿回單張,他們依然對漸衰落的柔道運動滿腔熱誠)。我想這絕非製作人所期待的。


雖然如此,銀河映像依然會為導演個人慾望而把一種註定賣不到錢的片種拍出來,雖然看似只為滿足己慾,卻仍期望有一天能俘虜觀眾的心。所以他們一邊有著《鎗火》、《暗花》等作品的同時,亦繼續他們賣錢的《孤男寡女》、《嫁個有錢人》。雖然現在的觀眾是聰明了,兩道板斧準沒法騙他們,但電影在觀眾心目中,不過是更真實的感官刺激和更準繩的對號入座,做到這兩點就能賣錢;太偉大的題材,太有重量,反而嚇怕了不願背負感覺的米飯班主。影片的著墨處沒法讓普羅大眾對號入座,太內斂的處理方法,觀眾跟不上時亦不願費心思欣賞,或許是導致不能叫好叫座的因素。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

佛洛伊德的最後一天

小說 | by 阿元 | 2025-03-28

街市記

小說 | by 陳巧蓉  |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