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首次不獲藝發局資助 短片節規模縮小「並非不尋常」 主席杜琪峯:迎難而上,砥礪風節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13

由杜琪峯在 2005 年發起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一向被視為香港電影搖籃。今屆第十八屆將於明天(14日)開幕,將會是短片節歷來第一次不獲藝術發展局資助,放映影片數目亦由 38 部減至 24 部,鮮浪潮回覆這「並非不尋常」情況。


杜琪峯在鮮浪潮「主席的話」中指,儘管香港電影仍面臨種種嚴峻挑戰,但新銳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繼續在本地票房和海外影展上取得佳績。這表明香港電影創作仍持續不輟,無論是長片還是短片,「沒有理由不繼續拍下去。」


他再指,雖然鮮浪潮日後或將面臨更多考驗與困難,但仍會不懈地開拓資源,堅持培養年輕電影創作者的初衷。就如電影創作,「唯有迎難而上,砥礪風節,總有一天能克服一切阻力。雖然前路明暗不定,有點崎嶇又有點窄,但鮮浪潮同人承諾仍會一步一步繼續走下去。」最後他表示今屆短片節的規模縮小,但仍能順利舉行,是有賴各方支持,亦感謝香港藝術發展局過去一直對鮮浪潮的支持。


根據藝發局對《Wave.》的回應,鮮浪潮活動在過去曾獲得民政事務局的「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透過藝發局提供了「五年過渡期」的資助。這段過渡期在第15屆完成後,又獲延長了兩年,直至第17屆結束,因此於 2023 年 9 月已完成資助,惟藝發局並未回應為何沒有再延長第三年的資助。


鮮浪潮回覆《reNews》查詢時指,前十屆的鮮浪潮活動由藝發局全面主辦和資助。從第11屆開始,鮮浪潮成立了有限公司,逐步實現行政和財政的獨立,但藝發局期間仍有提供資助。最後藝發局停止資助鮮浪潮,這「並非不尋常」情況。不過,由於鮮浪潮仍在財政調整期,所以本屆短片節的規模有所縮減。


鮮浪潮董事之一岑朗天亦回覆「虛詞」的查詢,同樣指出藝發局的常規資助「本來就是逐步削減至零的(獨立時的協議),主要影響是配對資助和項目資助。上映電影減少直接與入圍參賽電影減少有關,而後者則大部分因資助減少,小部分也是近年趨勢。」


根據《Wave.》的報導,杜琪峯近年亦多番提到這短片節「已差不多完成使命」,如去年於恆大受訪稱,鮮浪潮在行內的認受性開始增加,效果有目共睹,「近年新導演多了,很多作品是 OK 的,我不敢講拍得好好,但都叫成理成章,不是亂來的。」但他表示,「現在氣候不同了,政府未必再付錢(給我們搞)。如果政府不給,是否不可再做多些事?又未必的。」


近年,短片節屢有作品因未獲電檢發出「核准證明書」而取消放映,包括第15屆的短片《執屋》、第16屆短片《Time, and Time Again》。上屆更有三部短片被要求刪剪內容,其中開幕短片《My Pen is Blue》因此出現長達9分鐘的黑畫面。


杜琪峯於2005 年擔任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時,發起「鮮浪潮」本地短片競賽,致力提拔本地新晉電影人才。他曾在紀錄片《無涯:杜琪峯的電影世界》(2013)表示,因為出席學校活動時,總有學生問畢業後怎樣入行,於是發起鮮浪潮短片節。在18 年間,不少參加者均有機會投身業界,如《樹大招風》導演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濁水漂流》李駿碩、《金都》黃綺琳、《手捲煙》陳健朗、《但願人長久》祝紫嫣、《年少日記》卓亦謙、《正義迴廊》何爵天、《窄路微塵》林森等都曾參加鮮浪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獻「給你」的「詩人之血」

評論 | by Cléo | 2024-06-18

張愛玲《第一爐香》的香港去留

評論 | by 冼麗婷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