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陳煒舜 | 2022-04-07

榮獲今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Drive My Car》,陳煒舜認為這部電影是一條龐大而精巧的互文馬賽克隧道,自愛情與慾望的摹刻,至戰爭與和平的隱喻,無所不包,其面世亦與《羅生門》一樣,是作家與導演的相互造就。 (閱讀更多)

《Drive My Car》:不偶然的想像

影評 | by 孔嘉琪 | 2022-03-29

孔嘉琪形容,濱口龍介的《Drive My Car》是一套讓人找線索找得很過癮的電影。三小時的電影,看到最後一場戲才當頭棒喝。女司機拿著一大袋剛從超市買的東西,在個偌大的露天停車場走回自己的車位。電影鏡頭遠鏡拍著女司機走過一輛又一輛泊在停車場的車,白色,白色,白色,雖然是刻意裝作自然的錯落泊位和吉位,但當女司機走到自己的紅色SAAB時,「萬白叢中一點紅」,那是什麼?日本國旗。 (閱讀更多)

液態之愛下的流動與追尋——讀黃怡《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書評 | by 張錦泉 | 2022-03-24

黃怡去年出版的《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以「談戀愛」之名,速寫後社會運動與疫症時代下的香港景貌,張錦泉借助波蘭籍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對當代人際關係與愛情的觀點閱讀此書,藉此對小說展現的城市人性愛慾作更深入的思考。 (閱讀更多)

華燈初上 light others

劇評 | by 何舒湄 | 2022-03-22

期待已久的《華燈初上》第三季終於上線,何舒湄之前一直在猜兇手是誰,挖掘每個人的嫌疑和動機,和朋友討論劇情,但到第三季,又覺得誰是兇手也不重要。因為每個人的故事本身就很吸引,而編劇試圖交代每個人物的故事,讓觀眾知道過去如何造就現在的他們。 (閱讀更多)

RNH Space 展覽「盲彎處」:珍珠少女的救溺

評論 | by 吳騫桐 | 2022-03-18

在吳騫桐眼中,徐皓霖的個展「盲彎處」夾帶着一個時空久遠的救溺行動。Blind Curve。取自日本女歌手菊池桃子1984年的同名歌曲,典型的city-pop,精準地剪下了八十年代初日本民眾被捲入經濟奇蹟的迷失感:駕駛寶馬漫無目的地馳騁,沉迷於一段一段沿路的隨興愛情,如此逃逸,皆因覺察當下的熠熠糜爛不過是一戳即破的泡沫幻相。而徐皓霖的救溺對象,正是那些被社會挪用、消費的女性人偶空殼。 (閱讀更多)

永恆的華燈初上——論古典小說《賣油郎獨占花魁》的風月計算

劇評 | by 利志華 | 2022-03-22

台劇《華燈初上》以台灣80年代的條通文化作為故事背景,描繪出日式酒店(夜總會)的人生百態,利志華則由此聯想到古典名著《賣油郎獨占花魁》。端看古今世道,但凡與人類慾望息息相關的行業皆歷久不衰,風月行業尤甚。中國古典小說不乏風月題材,不論時代、亦不問貴賤,盡顯權貴與市井之人欲橫流、世情冷暖,《賣油郎獨占花魁》更處處可見主角花魁娘子所經歷的風月磨難和從良計算。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菩提在世間

書評 | by 亞C | 2025-08-26

周先陌詩作〈閨房〉的爆紅與爭議

其他 | by 嚕嚕米 | 2025-09-02

編輯推介

允許一些可怖迴旋起溫暖

小說 | by 簾櫳 | 2025-09-12

談《浮間舟渡》 ──筆訪曾詠聰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09-09

就在房間,能看到嗎

小說 | by 黑麥 | 2025-09-06

《離亂經》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白魚

小說 | by 胡果 | 2025-09-05

義大利時尚之王Giorgio Armani離世,享壽9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看貓(二)

散文 | by 雙雙 | 2025-09-03

大治曆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8-29

【字遊行·巴黎】Windows

字遊行 | by 孔銘隆 | 2025-08-29

《不赦之罪》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