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入夢,彷彿懸木求魚,但醉境與夢境,往往難以分清,江祈穎談醉與夢的真實,醉後與夢境中的自己,是否比現實的自我更為真實? (閱讀更多)
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的人,脊椎關節特別容易退化,尤其坐姿不良,更容易久坐成疾,但有哪個創作人不是長年累月低頭伏案呢?日本神級拖稿漫畫家冨樫義博,台灣愛情小說「教母」瓊瑤,美國文學代表《白鯨記》的作者梅爾維爾,都有一條捱壞與磨蝕的脊骨,這可能是換取心血傑作的必須條件。 (閱讀更多)
詩人古蒼梧日前離逝,作為晚輩的何福仁撰文悼念,形容他是世代少見的通才,文學藝術無一不精,博學深思,且低調謙厚,跟他交談,往往獲得啓發,至今仍記得彼此認識之初,對方介紹他讀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 (閱讀更多)
酒和人一樣有各自魅力和能力,和不同地區的風土和文化共鳴。身為長期失眠者的沈意卿,睡前酒已變成睡眠的一部份,看著喝醉照片裡的自己,總像是看著另一個更好的人,彷彿經過酒精的催發,最好的性格才能得以釋放。 (閱讀更多)
梁栢堅形容亦師亦友的潘源良乃是元祖MK仔,自小吸收香港街頭文化,同時又熟悉粵劇、流行口水廣東歌丶歐西流行曲及中外新舊電影,是市井之內有清泉。新著《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由前余家強以訪談形式記錄,配以潘源良撰寫回應文章,爬梳交織出一生傳記,亦可了解到香港文化工業背後的脈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