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天追懷魯凡之,尤記得在當年各方瀰漫「馬克思已經過時」的議論氛圍中,要看到左翼以理論系統作有力反駁,並非易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經濟報章,無論是《信報》、《財經日報》抑或較晚出現的《香港經濟日報》,都鼓吹一種資本主義優於社會主義,大勢所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意識形態⋯⋯唯獨魯凡之在這方面彷彿不斷作出獨孤求敗式的實踐與示範。 (閱讀更多)
倪匡的逝去,鄧小樺覺得是今年頭等大事。七月的悼念潮中未能寫成文章,但又難以全部擱下,鄧小樺散碎撿拾與之相關的東西,最難忘的還是倪匡的痛快淋漓。 (閱讀更多)
今屆香港文學季「水土不伏」的焦點計劃「水字部:文學 X 藝術」,共有五組本地作家與視覺藝術家參與,張婉雯從「漬」字展開創作,寫成疫情之下的《傾城之戀2022》。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無處容身,只容得下一對平凡男女,大麻成與珍妮本來單純的生意買賣關係,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卻成全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閱讀更多)
之前寫過,為了持續兼職寫作,佬編會將所有突如其來的想法及靈感,用最簡單的方法記下來,定期做分類整理,待有需要時能快速取用。現在過了三四年,佬編依然在寫文,但流程有點不同了,或者又可以update下大家。首先學到的,是筆記還筆記,寫文還寫文,任何不會成為文章的東西,極其量只能刺激思考,很多時根本無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