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鄧小樺 | 2022-10-17

稿費海鮮價是行內現實,面對比較惡的成名作者,多給一點讓他滿意很平常——但我總是做不到,因為我給你多了,其實就要減少另一些人的稿費或刊出機會。而且犧牲的往往是文化資本不多的弱勢新人。這就是把要求給自己加稿費說成為群體爭取的英雄主義,背後的殘忍現實。如果給自己抬價是為了群體謀福利,那就該等到稿費整體改善比如每個人都$0.5一字,才答應寫;但我見許多人只要自己加了稿費就接受了,會犧牲什麼,他們其實是不理的。 (閱讀更多)

一個特立獨行的香港知識分子—— 憶李怡先生

散文 | by 陳雅明 | 2022-10-13

「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李怡不時在報章、講座引用馬爾羅的名言,回顧自己思想、政治、陣營的轉變,在他生後仍然承受前期背景而來的罵名。陳雅明憶述在港大唸書前後,與李怡的數面之緣。仍記得他白髮翩翩,踽踽獨行,不必拐杖,沒有助手,穿著卡其色的西裝外套,總是我行我素,如武俠小說大隱隱於市的高人,像文藝電影的作家瀟灑自若。 (閱讀更多)

哲心總共詩心好——關子尹教授詩集《我心歸隱處》讀後

散文 | by 陳煒舜 | 2022-10-06

陳煒舜收到關子尹教授賜贈新梓詩集《我心歸隱處》,並撰文細說與他相識多年的往事,及探討網絡時代寫舊體詩的一些心得:「逐字語譯己詩,未免過於貢高,予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印象。不過在臉書發表光禿禿一首舊詩,大抵引不起太多人的興趣,作者與讀者互動的本意難以達到⋯⋯因此,我的帖文也逐漸採用這種「紀事詩」體裁,讀者即便無意於讀詩,卻也能從散文部分略知本旨。」 (閱讀更多)

【無形.老派街市的必要】莫忘豆腐的美好

散文 | by 呂嘉俊 | 2022-09-28

呂嘉俊形容,記憶中的老派街市一片濕滑,是小朋友的惡夢,豆腐檔則成為街市的小驛站,一個人一碗豆腐花,就能消磨獨處時光,何況豆腐花有種美態,在手中如掬一朵雲絮,逗得人滿心歡喜。街市的豆腐檔有小孩專用的椅桌,相識不相識的小朋友便圍坐一起,吃面前的柔滑細嫩。人生的「搭枱」經驗也在這兒累積,與陌生人同桌吃喝變得極為尋常。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編輯推介

《命運》交響曲

小說 | by 盧頌熹 | 2025-02-21

情人節必看愛情電影! 麥曦茵X月巴氏X陳煒舜X鍾雪瑩私藏片單

現身說法 | by 麥曦茵, 月巴氏, 陳煒舜, 鍾雪瑩 | 2025-02-13

逃課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2-10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