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文:閣樓人語記讀書

散文 | by  鄭政恆 | 2021-01-19

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在2021年1月去世,他生前交友良多,聯繫作者不遺餘力,近來,紀念文章陸續刊發,懷緬者眾,而我作為讀者,還是回首書中,從書見人。


沈昌文1931年生於上海,青年時半工半讀,1951年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他從基層做起,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對員,後來成為秘書、編輯、主任、副總編輯。1986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脫離人民出版社獨立經營,自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恰恰十年,沈昌文擔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兼《讀書》雜誌主編,這段時期,正可以說是沈昌文的黃金十年。


其實這十年的中國文化思想界,正是繁盛精彩的時期,非今日可比。沈昌文視野廣闊,引入香港、台灣以至海外作家作品及學者著作,也不錯過西方世界新知和前沿討論,而八十年代的中國大陸學者邁步走出文革與黨國思想教條的陰影,終於可以放聲發言,如此風雲際會,恰好以三聯書店及《讀書》雜誌為大舞台。


口講無憑,斯人已去,且從兩本沈昌文著作探知麟爪。相對而言,2007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兩本雜文集《書商的舊夢》與《最後的晚餐》,有不少回憶文字,但我等晚輩不易把握人際脈絡,我更想推介《閣樓人語:《讀書》的知識分子記憶》與《師承集》二書(近年由海豚出版社出版新版)。


《閣樓人語》是沈昌文的代表著作,書首是沈昌文自述《出於無能》,長文由1979年《讀書》雜誌創刊說起,說到編務種種,最後談自己,由於自承無能,才可與人打成一片,無為無我,自然英雄輩出。


《閣樓人語》的主體是沈昌文在《讀書》雜誌的編後絮語,起於1984年第一期,屹於1996年第一期,恰好見證了時代風景,其中先後有自由的訴求、存在主義評介、武俠小說潮流、文化熱等等,而雜誌文章結集成書,引起關注,更見作者有話,編者有心,玆舉兩個例子如下:其一,1988年未可回港而寄居於北京的柳蘇(羅孚),在《讀書》雜誌暢談香港文學作家,日後結集為《香港文壇剪影》一書,中國大陸讀者從此接觸到香港作家面貌,好幾位作家因此紅遍大江南北。其二,沈昌文在1989年第三期提到默默的「二十世紀西方基督教神學一瞥」欄目(欄目又名「二十世紀西方神學一瞥」「現代西方神學一瞥」),默默是劉小楓筆名,相關文章後來結集成《走向十字架上的真》,而劉小楓的文集《這一代人的怕和愛》中多篇小品,也曾刊於《讀書》雜誌。這兩本書多年來不斷再版,可見讀者厚愛有加,甚至許為啟蒙之書。


1989年的《讀書》雜誌處於動蕩時刻,第四期提到《讀書》十年「倡導了『讀書無禁區』,傳播了『新聞自由』、『出版自由』,討論了政治體制改革,研究了馬克思主義是不是一個學派......《讀書》還畢竟為讀者所容忍,被輿論所接納。我們感謝對知識分子議論的這種寬容度,雖然覺得它應當還更多一些。」其中的弦外之音,清晰可聞。第五期出版時兼逢五四七十周年,沈昌文在編後說:「整整七十年了,我們的整個成績究竟怎樣估價呢?德先生、賽先生究竟對中國起了什麼作用呢?中國的事情究竟卡在哪裡呢?」這是八九年的大哉問,也見編者焦慮之情。到第六期更說:「編印這一期時,到處人聲鼎沸。看來,人們已經很難『聽其自然』了。」可是,事情急速變化,以後都是歷史了。


1989年第十期,沈昌文引廖仲愷《題八大山人松壑圖》,別有懷抱,又豈是空穴來風:「未合丹青老,劇憐他,銅駝飲泣,畫才徒抱。丘壑移來抒胸臆,錯節盤根寫照。想握筆,愁腸縈繞。國破家亡餘墨淚,灑淋漓、欲奪天工巧。縑尺幅,碧紗罩。繁華歇盡何須吊。且由他,嫣紅奼紫,一春收了,地老天荒渾不管,空谷蒼松獨嘯。經幾度風狂霜峭。如此江山歸寂寞,漫題名,似哭還同笑。」


時代說多了,且說人。《師承集》是沈昌文的書信影印集,收錄了陳翰伯、陳原、董橋、黃仁宇、李洪林、呂叔湘、林毓生、王元化、袁偉時、余英時、張隆溪、朱光潛等出版界中人和海內外學者致沈昌文的書信。董橋一節中,先有一段感言,提到柳蘇(羅孚)在《讀書》雜誌的《你一定要讀董橋》,令董橋在中國大陸大紅,而沈昌文也不禁驚訝:「何以中華民族的種種文脈,到了解放後的中國,只能在海外作家和國內的老作家身上見到?」董橋書信清雅簡約,文脈歷歷如字。


拜讀《師承集》的書信,令人沉迷,同時神住,《師承集》最珍貴之處是收錄李洪林著名文章《讀書無禁區》手稿,《讀書無禁區》為《讀書》創刊號的卷首文章,呼喚看書的民主權利,在當時平地一聲雷,發聾振聵,如今手稿加上編輯批改(原題《打破讀書的禁區》),收於《師承集》中,可以細味。書中呂叔湘的耳提面命,細及文章校對,大及方向原則,確是編者之幸,而《讀書》雜誌的成績有目共睹,袁偉時更在信中說二十世紀中國最好的人文雜誌,就列出四種:《新民叢報》—《新青年》—《觀察》—《讀書》。


有好作者、有好編者、有好文章、有好專欄、有好書,夫復何求?如今沈昌文先生去世,而一個人文閱讀的時代,早就在他之先逝去了。如今我想到,幾位認識多年的出版人和編者,碰面閑話,往往一臉惘然,在我面前攤大雙手,仰天感嘆說:「還有好書嗎?新作者在哪裡?」


悼念新加坡文人英培安先生


延伸閱讀

悼念新加坡文人英培安先生

散文 | by 沈旭暉 | 2021-01-15

悼陶然——老總,我交稿了

其他 | by 馬家輝 | 2019-03-13

悼念孟浪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2-22

作者其他文章

鄭政恆

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