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將至,特朗普與拜登的總統寶座之爭,除了影響全球未來局勢,也牽動各國對華政策的取態,亦令香港人對這場美國選舉尤其關注。「虛詞編輯部」特意挑選八齣關於選舉的中外電影,且看攞過「金草莓」最爛男配角的特朗普,今屆可否成功「冧莊」。
政棍如戲子?特朗普原來攞過「金草莓」
勁憎特朗普之選:《華氏11/9》
在《華氏11/9》之前,美國紀錄片「癲才」導演米高摩亞(Michael Moore)早有前作《華氏9/11》(Fahrenheit 9/11)。前作由911事件出發,狠批當時的總統布殊,新作《華氏11/9》則由2016年11月9日出發,這天對美國的衝擊力並不低於911,因為這就是特朗普當選總統的一天。片名踩到盡之餘,片中更收錄了特朗普多年來的狂言怪行,甚至把希特拉的演說配上特朗普的發言!狂踩特朗普後,導演更以2015年的鉛水事件及2018年的校園槍擊案,把奧巴馬甚至美國歷任總統都批判一番,原來天下總統一樣黑,才造就特朗普的爆冷得勝!令人慨嘆今年選舉,難道又是一場「揀爛橙」的遊戲?
勁J特朗普之選:《做鬼也風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9SFY2tumWA&feature=emb_logo
政棍如戲子,特朗普在當選總統前也只是個「死茄哩啡」。早於80年代中,特朗普便客串演出電視劇及電影,在1989年的處女作《做鬼也風流》(Ghosts Can't Do It )中有24秒戲份,當中一半時間更是超級爆Mon,當時年僅43歲的特朗普,自信心當然同樣爆Mon,24秒內竟全力Chok出朝偉般的眼神......這樣神乎其技的演技,配上光滑而白裡透紅的肌膚,讓他初登銀幕就榮獲——金草莓最差男配角獎。光陰飛逝,年事已高的特朗普已難復當年勇,但那種狂妄的自信卻有增無減,至於他的演技有否更爐火純青,能否得到認可......真要憑一眾美國選民定奪了。
國際關係緊張,全球聚焦大選
一票都不能少:《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2020)
美國即將舉行大選,《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的出現似乎脫不了關係,因為《芝》的不公平審判正正是共和黨的尼克森出的主意,導演似是想重提當年共和黨的黑材料。另外,《芝》當中的主角們都是反對越戰的愛國青年,當今國際關係緊張,難免令人聯想起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
這部電影一在說明當時的不公義審訊,二在說政客為了誅滅異己的政治黑暗,提醒著觀眾——票是很重要的,可以阻止悲劇的發生。這部電影無擬在攻擊保守派,更傾向民主黨,但它不失為一部好電影。《芝》在處理沉悶的法案也可以製造出緊張的感覺,人物的對白簡直是「神來之筆」,將多位人物都表現得具有記憶點,編劇功勞可記一功!
藉著電影來造勢:《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2016)
隨著《國定殺戮日》以低成本及奇思妙想的劇本獲得巨大盈利後,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放映這部極有政治意味的電影。電影中的一男一女的總統候選人更是暗示了是希拉莉和特朗普,當中女性代表光明的一面,可見《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The Purge:Election Year)有為希拉莉「造勢」的可能。
戲裡的美國因為長期經濟低迷,設立了「殺戮日」來平息大眾的怒火,目的是為了迫害弱勢和貧窮家庭,來減少國家的經濟負擔。《國3》不再是以平民角度討論暴力不受約束的狀態,而是以宏觀的角度理解制度上的暴力,以及政治上的勾心鬥角。配合大選的主題,正正呼應了美國2016年的大選,導演在暗示一個停止暴力的和平女總統才是國民需要的人。
解構難以觸摸的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夢》(2018)
今年的美國大選,香港人特別緊張,皆因不少人認為兩位候選人對於中國政府的態度截然不同,一者「反共」,一者「親共」,所以大選結果似乎在冥冥中影響著香港的前程。在特朗普與拜登之中,前者顯然較受香港人歡迎,但在美國國內,特朗普則不太受歡迎,部分媒體形容特朗普為一個難以觸摸、喜怒無常的人,十分我行我素。
Netflix 2018年推出的紀錄片:《特朗普的美國夢》(Trump:An American Dream)一共有四集,講述特朗普大起大跌的一生,也說明了他由商人變成美國總統之路。片中訪問了特朗普的朋友、同事和批評者,更加立體地塑造了他的形象。頭三集聚焦於特朗普「商人」的身份,相信有助大家天了解這位難以觸摸的政治人物。
資訊戰的影響力:《以私謀權》(2019)
早前Netflix的紀錄片《願者上網》探討了大數據對於人類行為的影響,引起了廣泛討論。透過一個like、一個追蹤、瀏覽記錄都可以推測到你的愛好、了解到你的個性,原來大數據比起你的家人更加了解你自己。另一套Netflix上的紀錄片《以私謀權》(The Great Hack)透過對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分析,帶出個人資料的重要性,也說明了資訊戰可以大大地影響到不少政治議題。
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被視為2016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勝選的主要功臣之一,亦被視為英國脫歐的幕後推手。「美國大選」和「英國大選」都是十分重大的政治議題,英美兩國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他們的決定影響的不只是本國,而是全球的政治氣候。
以上種種說明了大數據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香港的政治氣候亦漸趨複雜,在過去一年多的經歷中,相信大家對於資訊戰的重要性有更深切的了解。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多了解大數據相信是必要的。
政治鬥爭無分國界,中共魔掌無遠弗屆
明目張膽的漂白工程:《黑金》(1997)
政治的勾心鬥角,從來也無分國界,放諸四海皆適用。除了上述提及的西方影視作品,華語影壇亦不時以「選舉」作為主題,1997年上映的電影《黑金》,就以台灣在八、九十年代惡名昭彰的的「黑金政治」,作為電影的舞台背景,講述黑幫老大周朝先,如何透過參加黨籍立委選舉,設法從黑道轉換到政治舞台,企圖假藉民意代表的保護傘來拯救自己。
當然,電影最後「邪不能勝正」,但卻深刻地反映台灣曾經的政治局勢,金錢政治如何在八十年代深入地方派系,致使黑道逐漸介入政治選舉,並試圖透過民選公職人員的身分為自己漂白。事實上,選舉背後涉及龐大的金錢關係,賄選和利益輸送的報導亦非新鮮事,像醜聞纏身的拜登家族,就被質疑與中共關係千絲萬縷,背後更牽涉不少秘密交易。
活在中共的陰霾下:《黑社會》(2005)、《黑社會2以和為貴》(2006)
另一齣以「選舉」為題材的華語經典,非杜琪峰執導的《黑社會》系列莫屬。同樣以黑道作為故事背景,《黑社會》的英文片名「Election」,開宗明義就是談論選舉,藉著象徵話事人身份的「龍頭棍」之爭,暗喻香港回歸前後的政治環境轉變。
所謂的「話事人」選舉,說到底也是一場互相收買。愛兄弟抑或愛黃金?面對金錢利益的誘因,忠肝義膽的價值也被扭曲。即使不想捲進鬥爭的漩渦,但最後原來根本不到自己選擇,一切只能任由擺佈和掌控,正如《黑社會2》Jimmy仔的結局,中共魔爪無處不在,你不找政治,政治自會找上你,古今中外皆如此。
至於今屆美國大選,最後會否如傳聞所言,中共勢力足以改寫下任總統誰屬,選舉過後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