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條2020年面市的蘿蔔,當你見到這篇文章時,我已被刨碎,混了粉漿,炒香,臘味蓋頂並入爐猛火蒸好,成了一底鮮甜又窩心的蘿蔔糕。
為甚麼世界上會出現蘿蔔糕,我這短暫的生命當然無法揣度。只知直至不太遙遠的昔日,人們過農曆年時,飲食相關的行業,還是會休息幾天。當時市面不像現在,街市照樣有菜賣,街市沒開檔還有各種規模的超級市場,甚至連茶餐廳也會做埋「新正頭」的頭十日八日才放假休息。家家戶戶就在俟年近晚的時候,買來蘿蔔和芋頭等冬天當茬又價廉物美的材料,預先造好一底又一底的糕點,為農曆年這個空窗期,做好準備。換句話說,事先預備好,鍋子下油燒熱煎香就可吃的蘿蔔糕,概念上既是超前了時代的「快餐」,功能上也可視作糧食儲備,過年期間的戰略物資也。
這些可能看倌都耳熟能詳,而吃糕的時候又是多麼的樂聚天倫又溫馨,就讓我這條蘿蔔權充一點少人知道而又動魄驚心的補白。
在香港慣常的氣候裡,種蘿蔔大約八十日左右可採收。所以農夫每年計算農曆年的日期,決定甚麼日子將我和一班兄弟姐妹㮔子撒在田下。計算的方法是這樣的,家庭主婦造蘿蔔糕,一般都年初一前十天八天,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我們可以在那時被採收和推出市場。如是者,年初一前的十天,加上我們自身種植所需的八十天,大約就是農曆九月初。所以據說也有許多人以八月十五中秋節為時間標籤,中秋後兩星期下蘿蔔種子,時間就該剛剛好了。
種我出來的農場,由於過往的經驗,將我這茬蘿蔔分開三批、三個日子來下種子。原因呢,農夫說一來,近三幾年的冬天都不冷,本來八十日可採收的蘿蔔,近年都提早花心預備開花;二來,若全批蘿蔔都同一天下種子,同一天氣且一土壤同一處理,適合採收的日子也會相若。農夫為了攤分開採收、清潔、包裝和送貨的工作,由2019年十月中開始,每批相隔一星期下一批,既分散收成期的工作,也容讓緩衝的空間,無論這茬天氣寒冷抑或炎熱,三批都總有一批能切合歲晚的蘿蔔需求。
計劃還計劃,傳統智慧說計劃趕不及應變。如看倌所知,2019年的秋冬天,雖然我成長的八鄉每天風和日麗,除了氣溫稍熱外,天氣幾乎無可挑剔。但同一時期的香港各地煙霧彌漫,到處的人前仆後繼。蘿蔔雖然是農場每年的一大項目,但我自從被撒到田裡,發芽長出子葉,再長出真葉,逐步與其他長在隔離附近的兄弟姐妹們以葉子完全遮蓋泥土,這個段期間,農夫都心事重重,對我們的打理說不上嚴格意義的精耕細作,只見他她們在除草追肥時,時不時都取出電話在細讀,然後談論一番街頭上的誇張與細碎。
氣溫和社會氣氛持續不下,未及十二月,我們倒已長得花姿招展,新長出來的葉子懶洋洋地每天曬日光浴,農夫因為心情或其他事忙所以疏忽除草都已不是問題,反正我們長得比雜草高。我們這批兄弟姐妹命運的問題,已由生產端悄悄滑向銷售端了:長得那麼快,誰會提前將我們收購入手?
農夫往年只透過直銷出售蘿蔔,每位客人三幾斤,將田裡六、七百百斤蘿蔔買光。但即便外頭多麼燥動不安,這茬蘿蔔的產量估計是以千計,若全數透過所謂散客出售,銷售的溝通聯絡工作足以將農夫活埋。即使我們長得如何不費吹灰,亦難免感到農夫沒說出口的擔心。缺口大約在十二月出現吧。某天聽到農夫說,有家本地私房菜希望向農場大手購入生產蘿蔔糕,農夫頓然鬆一口氣,雖然外邊仍然肅殺,但(一個)問題解決的小確幸,起碼意味我們沒有平白盛放。
陽光依舊燦爛得令人沒話說,我們也逐漸由長葉子的階段,進階到長蘿蔔的階段,一條又一條的蘿蔔開始站在泥土上,未進入2020年,部份兄弟姐妹已冒出泥面幾近一呎。農夫又開始頭痛了,我們會否太早熟?但踏入2020年,為了預備收成,為了令我們更鮮甜可口,也只好開始制水。即是停止每日淋水,讓我們收慢生長速度,累積糖份。
我是條蘿蔔,不是農夫,無論是否趕得及農曆年檔期,我若長得好,就已沒浪費上一代留我的基因。農夫要顧及的除了是種植和料理,還有及時銷售。幸好農夫與私房菜那邊談好,可以如下種般分三批收成和出貨,由一月中上旬開始,我們一班兄弟姐妹就逐批離場。明明最先離場的兄弟由下種到採收不過七十天,而我們有部份在採收期的確已有些微花心的跡象,唯有賴老天。或技術一點說,所謂全球氣候變化。但本地農產就是勝在新鮮,加上蘿蔔糕製作需要將我們刨絲,纖維都刨斷後,鮮甜味不變,味道能夠將我們少許缺點槓桿掉。一底又一底的本地蘿蔔糕,可以在農曆年期間滋潤著香港人的腸胃。
如今,甚麼蘿蔔糕都已消化吸收到看倌的身體組織裡去了。提及以上種植期間的各種片段,只想記錄一下,作為儲糧和諸位樂聚天倫的小點,蘿蔔糕在外面穌脆裡頭多汁鮮甜的口感外,總是經歷了農民在地生活世界的奮鬥和張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