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無得去旅行,不如在香港來個本地遊。社區組織「深水埗康樂社區」成員Lip、阿醜及KK最近制作了一本《深水埗社區手帳》,內設30條深水埗相關問題,附一份手繪深水埗地圖,為大家提供六個不同面向的「深」度遊。
帶著護照來一趟本地遊
《深水埗社區手帳》是一本墨綠色的「護照」。《手帳》共分為五部分,包括文創寶地、食玩好去處、街坊街里、歷史價值及精叻日常,每個部分設有六條問題,共30條問題考考大家對深水埗的認識有多深。例如其中一條問題問:
1. 深水埗哪一間公廁有古典音樂播放?(答案見文末)
A. 汝州街公廁
B. 鴨寮街公廁
C. 南昌街公廁
D, 欽州街公廁
阿醜及KK是《手帳》的插畫師,他們特意把《手帳》設計成護照的樣子,「是因為香港人很喜歡去旅行,我們想製造到一種本地遊的感覺,讓大家可以跟著《手帳》及社區地圖逛深水埗,就好像去了一趟旅行一般。」
深水埗的新與舊
社區地圖共提供了六種遊深水埗的路線,分別為資深街坊、文創青年、隨心浪子、歷史達人、食玩專家及精叻師奶。這六條路線其實也反映了深水埗的六種不同風格及特色,這裡可以是一個掃平貨的民生社區,也可以是打卡熱點,還是一個歷史老區。
自小在深水埗區長大的Lip深深的感受到深水埗的新舊交融,她感覺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但若要做到新舊平衡,終歸要依賴區內的街坊,「新的街坊會不會多投入社區事務?舊街坊又會否做多一些去保留原有文化?」他們曾擺街站問起深水埗的新舊交替問題,卻收到有街坊說:「深水埗沒有人情味的,這裡哪有歷史文化?」
「其實只是他們不去發挖。」Lip說,若認真挖掘,便會發現深水埗的歷史正如其名曰很深。現時街道交錯、樓宇密集的深水埗,以前其實是沿海地區,因地理位置水深,設有一深水碼頭而得名。而嘉頓中心的鐘樓以前具響鐘報時功能,便是為了讓附近居民得悉碼頭有船快要開了,得加快腳步前往碼頭。自五十年代起政府發展深水埗區,為了應付龐大人口增長便填海增加土地。那麼,
2. 以下哪兩個地方是填海而來?(答案見文末)
A. 通州街、汝州街
B. 福華街、南昌街
C. 鴨寮街、福榮街
D. 大南街、元州街
踩踩土地、嗅嗅皮味
到了現在,深水埗的發展依然沒有停止,只是要發展這個飽和的社區,便要拆掉舊有事物,例如欽州街的戰前唐樓便正面臨拆卸重建;而深水埗地標之一嘉頓中心的重建計劃已獲城規會批准,雖會保留鐘樓及麵包師傅標誌,但主建築將重建為一幢樓高25層的大廈,「其實嘉頓的面貌一改變,已經對整個深水埗的景觀有很大影響。」Lip說。
「花不上幾年,嘉頓中心便會變了一個樣,」KK說,「所以我覺得要趁這個時間去記錄這一歷史時空,讓大家記著當刻的深水埗是甚麼樣子。」
3. 嘉頓中心後面的「嘉頓山」原名是甚麼?(答案見文末)
A. 喃嘸山
B. 祝枝山
C. 菴由山
D. 張翠山
阿醜則希望看完《手帳》的人,可以真的落地到深水埗逛一逛,「尤其是現在這個世代,很多資訊都是透過網絡去吸收,我們希望大家可以親身到深水埗感受一下,踩踩這裡的地下,嗅嗅大南街原來除了有Cafe傳來的咖啡味,還有一股濃濃的皮革味,這些都是在網絡上無法體會的。」
答案:
D. 欽州街公廁
A. 通州街、汝州街
A. 喃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