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虹的長篇小說《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魔幻與現實交錯,環環相扣,既日常而又超越常理,在曖昧的寫實氛圍中,教授Q對發條人偶的情意結,卻藏著「機器造夢人」的反抗意志,魔幻背後,隱約對照了社會運動裡,人們想改變某些從上而下的政策,想超越自己的信念。 (閱讀更多)
連載多時的人氣日漫《進擊的巨人》終於迎來大結局,不過,卻有不少讀者對諫山創的收筆有所不滿,有評者形容是「大跌watt」,認為「神作」值得一個更好的結尾。但亦有讀者認同反高潮,覺得呈現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政治觀,對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的影射,正好與現世的紛亂一一對照。 (閱讀更多)
自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後,整頓之風趨強,香港電台多個節目都相繼「出事」,不是被臨時抽起,就是加強審查。過去多年集文史哲社科於一身的清談節目《五夜講場》近日亦引發一場腰斬風波,多位台前幕後的文化界人士都表示關注,認為節目不但是學術與公眾之間的橋樑,同時是對社會現況一種不可缺少的深入觀察。 (閱讀更多)
是什麼驅使許鞍華走上漫長的電影路?由合作多年的美術指導文念中所執導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用鏡頭側寫了許鞍華:煙不離手,不停走路,並整理了其四十年的電影人生。紀錄片不但呼應了許鞍華與香港特色、歷史、本土議題的串連,亦以其電影折射出許鞍華的自身經歷。好好拍電影,是電影人的寄語,其實也是許鞍華一生的寫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