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宣布解散,坊間一片感慨,但其實,說教協給人最深的印象,卻可能是經營超市,近年教協常被揶揄沒大作為,最大的貢獻是提供地方讓師奶教師掃貨。一個教育人員工會,點解要賣餅卡、家電家品賺錢?神奇的是,教協超市總是人頭湧湧,收銀處大排長龍,用上舊式的運作。卻沒見過鼓噪的場面,洋溢的反而是和諧的氛圍。 (閱讀更多)
李嘉穎、鄭點和驚雷三位詩人,分別以〈邊緣〉、〈禁令下達之前〉和〈「」〉三首作品,寫下對今日香港社會的一些觀察。像〈邊緣〉一詩所寫,「風愈大,味道散了淡了/窗的巨/響驚起了床邊裝睡的她/『醒了嗎?』/迴避是她的姿態/沉默是她的答案」,與〈「」〉暗示的那些不能言說的「禁令」,似有某種呼應。 (閱讀更多)
《東京蒼穹下》電影片名充滿反諷意味,由役所廣司主演前黑幫成員三上正夫,因謀殺罪成判監十幾年;出獄後重投社會,奈何處處碰壁,歷盡艱辛。出獄原來並非自由,因為社會只是另一座更大的牢獄,生活中處處是無形的鐵欄,框起不准跨越的界線。其實《東京蒼穹下》日本原名為「美好的世界」,當中的許多細節,都讓人聯想起現在的「美麗新香港」。 (閱讀更多)
說中學生不好閱讀,大概不是新鮮事,但不少語文老師以為要讓中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必先閱讀貼近中學生的校園書寫、直白式故事或具備明確價值觀的作品,至於經典,就留待對文學有特殊愛好的學生來讀吧。陳志堅覺得這顯然是種剝削,反而局限了中學生的閱讀視野和眼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