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一代的閱讀模式轉變過後,紙媒在不遠的將來會徹底消失嗎?香港人的功利性格會越洋影響到台灣人辦雜誌的品味和辦事模式嗎?在九十分鐘的對談裡,鄧小樺與曹疏影兩位資深媒體人,就著這些話題展開了精彩的碰撞和闡述,並談到線上化年代之中,分別對媒體將來發展的願景。 (閱讀更多)
向來關注人權、性別議題的本地藝術家、獨立策展人文晶瑩,2020 年創作的影像作品《後 #MeToo》(Post #MeToo)入圍 11 個國際影展,最近在美國 FOLCS 國際短片大賽獲得榮譽獎項,她發文感謝主辦單位讓作品入選,讓她能為公義、人權議題出一分力,亦感謝支持及投入 #MeToo 運動的人,「希望更多的理解可以減少暴力。」 (閱讀更多)
MIRROR 成員姜濤上周六(30日)生日,全城「姜糖」逼爆銅鑼灣賀壽,萬人空巷。而早前「才子」陶傑狠批 MIRROR 沒有真材實料,難救香港音樂和影視產業的「虛火論」成為「炎上」,董啟章、葉一知等人紛紛發文回應,蕭若元更與陶傑隔岸開火。姜濤昨天(7日)出席活動時,謙稱沒有資格作評論,承認有進步空間,又指會努力變成眾人認同的「實火」。 (閱讀更多)
新界一直是香港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討論議題,從早期的新市鎮開發,到現在的東北發展爭議和大珠三角規劃,皆成就一場延燒數十載的「新界熱」。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香港研究小組主辦的「臨界:香港研究及其不滿」研討會,便邀來鄭肇祺、劉海龍和黃山參與會談,從個人經驗到研究方向,分享自身和新界之間的關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