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 | by 何福仁 | 2023-08-14

西西的創作,始於詩也終於詩。2023年中華書局出版由何福仁主編的詩集《左手之思》,當中收錄了西西未曾結集的七十二首詩作,記錄其寫作生涯的原點、軌跡與終點,書末更附詩論九篇,是西西少見的談詩之作,反映她形成於青年時代、成熟而周延的詩觀,讓我們得以更貼近西西的步伐。何福仁形容西西對詩有自己一貫的看法,所以若要評價她的詩,則必須重新閱讀,重新認識像她這麼一個詩作者。 (閱讀更多)

【新書】從地誌到樂文──《樂文誌》出版前記

書序 | by 陳智德 | 2023-08-04

本書由三卷形式體制不同的散文組成,卷一從歌曲到文學、從文學到電影、從歌手到樂人和填詞人、從歌詞分析到時代文化與個體生命的抒懷,細述一重又一重的歌曲與文學文本的互涉。卷二書寫音樂與文學與人生的隱然聯繫,以至幾段時代變遷與個人成長的軌跡。卷三從舊唱片和舊書刊的復刻、文學舊作的重寫及「香港字」的文化復刻,展望文藝的前景與可能。 (閱讀更多)

【新書】《我的二十世紀:李歐梵回憶錄》後記——我的香港

書序 | by 李歐梵 | 2023-07-28

為什麼我對香港情有獨鍾?我想離不開兩個因素:它的時空處境,和獨特的通俗文化傳統,前者是我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後者則是我眾多雜文的主題。我寫香港的都市不乏批判,特別對於它的建築,因為我對於「石屎森林」式的高樓大廈密集建築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因為它是人口和空間逼迫下的必然產物。也有美國朋友問我:為什麼我不在美國退休,搬到一個中西部的小城,買一棟房子,享受田園式的生活?我的回答是:這是我作為都市人必須付出的代價。香港的人口密集,然而恰是在這個密集的空間臥虎藏龍,人才濟濟,相互激盪,冒出火花。因此我願意把我的「作家」榮譽拱手讓出,獻給這些深藏於香港中西混雜的文化森林中的各路英雄。最吸引我的當然是港產影片,演藝文化也不遑多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可惜的是,這些都成了歷史遺產。 (閱讀更多)

【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序——文學的世界:折映人心 時代共振

書序 | by 鄧小樺 | 2023-07-21

你有覺得身邊的世界過度熟悉而變得狹窄嗎?你有覺得自己與主流格格不入而感到孤單嗎?你有覺得人性複雜,耳邊又充斥老生常談的解釋,讓你覺得不可信而加倍煩厭嗎?你有覺得萬物都短暫而傾向幻滅,你缺乏信念與參照嗎?若你遇到以上問題,也許已聽過很多人叫你上網/煲劇/去旅行——但我們相信,你需要的其實是,進入文學那豐繁幽異的世界。 (閱讀更多)

【新書】《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序——我在這兩三年的二三事

書序 | by 李敬恒 | 2023-07-14

大學哲學講師、《哲學有偈傾》主持李敬恒新作《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內容涵蓋生活、文藝、哲學等不同範疇,同時亦緊貼時事熱話,貼近香港人日常生活經驗,為讀者提供哲學入門路徑,大師兄Roger在書序分享自己這兩三年的二三事,談及本書之所以可能,一切都是由「五夜講場」開始。 (閱讀更多)

【新書】《耳窩》序——一種脫序的紀事:囚豢窩內,考掘聲音

書序 | by 何映宜 | 2023-06-19

匯集眾多年輕寫作者聽覺記憶的新書《耳窩》,以聲入文,關切的不止聲音本身的事體,書寫聲音,實在是我們如何觀察日常。細讀不同寫作人以年輕作家之姿,納聲紀事,何映宜在這篇書序提到,幻想奇思的夢田在其眼前敞開,最讀進心裡的,卻從來是薄物細故,是日常。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