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出名肯搏肯捱,不知是幸或不幸,同時亦有很多人長期睡眠不足。打開IG,有些專頁專門捕捉公共交通工具上千奇百態的睡相,令人大開眼界。全世界的人每日平均睡八個鐘,香港人每日平均睡六個半鐘,香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唔夠瞓」城市。
《設計日常2》每集從不同從生活範疇著手,上月中探討睡眠設計,有人設計出可收納的床,有人研究改善籠屋,亦有人開發近年愈見普及的睡眠膠囊。六月三十日,《設計日常2》舉辦睡眠設計放談會,邀請了睡眠艙旅舍SLEEEP的創辦人Jun Rivers與參加者交流,彼此分享睡覺經驗,如何能睡個好覺。
《設計日常2》舉辦睡眠設計放談會,邀請了睡眠艙旅舍SLEEEP的創辦人Jun Rivers與參加者交流,分享睡覺經驗。(李卓謙攝)
睡覺生死攸關
睡覺是人生大事,更可能性命攸關。Jun在美國讀書時,曾連續三晚通宵,結果在完成匯報後心臟病發,更有一次駕車途中打瞌睡,結果撞到分岔路壆,汽車離地幾米,好在沒有撞死人,「作為一個建築師,應該是要給人更好的生活,但自己都做到就死咁,憑什麼去給人好的生活呢?於是我深刻地覺得,要改善生活,睡眠也很重要。」Jun說。
於是Jun著手設計睡眠膠囊,以松木、金屬外殼、磁力布幕、特製床褥構成兩米乘一米的睡眠空間,用者可自行調節風量,挑選聲響或音樂,以燈光作為鬧鐘,模擬日落日出的色溫,讓人有一覺瞓天光的感覺。八個「膠囊」放置於四百呎唐樓內,便是他的睡眠艙旅舍。「最初思考的是一個城市化問題,大家工作地點跟居住地點太遠,所以經常要在車裡睡覺,睡眠質素也不好,能不能在市中心有個地方,很方便就能睡覺?」
現在喜歡談共享經濟,睡眠空間又可否共享?「香港寸金尺土,兩米乘一米已經好貴,想想那空間一天有多少時間是空置的,至少過半,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夠將睡眠空間做到極致,可以共享,用家能享受高質素睡眠,又節省時間,又能recharge,這是我們一個比較冒險的嘗試,因為是另一種生活方式。」SLEEEP提供四十五分鐘一節的租用時間,讓人在市區也能「快叉」(power nap)。
睡眠艙旅舍SLEEEP的創辦人Jun Rivers,分享對睡眠質素的看法。(李卓謙攝)
誰說一天要睡八小時
有說達文西每四小時睡十五至二十分鐘,然後用省下的時間進行創作,Jun笑話:「即使達文西做到,你也不要當自己是達文西。」他又說,在兩個世紀以前,很少人連續睡八小時,多數人都是睡兩節,每節三至四小時,直到工業革命開始,因為要返shift,才將每日時間等分成三份,睡眠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很多文章告訴你,一天要睡八小時,很多人就會緊張,睡不夠八小時是不是不正常?是不是失眠?這樣想令壓力更大。其實真的睡不著也不用掙扎,起床看看書,工作一下,累了再睡。」
睡眠習慣實在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軟枕,有人喜歡硬床,有人睡前要冥想放鬆,也有人在車上睡得比床上還好。聲音、光線、氣味所有環節都影響人的睡眠質素。然而,對現代人來說,除了壓力外,有樣東西更加罪魁禍首——就是手機。「這個發明令全世界明顯瞓差咗。」Jun說,「睡前又掃一掃,起床又掃一掃,所以我們要考慮,睡覺時是不是不要把手機帶入房,不要阻住自己睡覺。」
是改善抑或屈就?
藝術家王天仁關注的,是設計如何介入現實,改變社會問題。(李卓謙攝)
設計改善生活,解決問題,抑或只是在這個日益變態的社會中委曲求存的手段?這個也是負責主持活動的藝術家王天仁讓我們思考的問題。因為單位呎吋愈來愈細,所以我們要設計可以收納的床;因為寸金尺土,所以要向高空發展,籠屋一層疊一層。外地旅客是否在消費一種扭曲的生活模式?享受設計之外,我們是否要從另一方面爭取合理的睡眠空間、生活空間?如果問題出在制度,我們設計得再好,是否也針對不了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