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寫小說,也許平常不過,但如果詩人寫武俠小說呢?曾拿下台灣金車現代詩獎的「最年輕得主」韓祺疇,於本年的「天行小說賞徵文比賽」獲獎而得以出版其參賽作品《虛風構雨》。與傳統武俠小說不同,這部具有後設元素的武俠小說,不僅以「九流十家」作為派別,更將不入流的「小說家」秦顧設為主人公,連同縱橫家懷玉,兩個末代傳人,對抗儒法大道,足見其破格創新與匠心獨運。 (閱讀更多)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於10月13日因癌症逝世,享年八十歲。 露伊絲.葛綠珂是猶太人,生於紐約,十六歲患上厭食症,因而停學。當時精神分析師建議她寫詩,九年後,她出版第一本詩集《頭生子》,展露出她詩歌技藝上的精確敏感,以及對孤獨、死亡等議題的洞察。葛綠珂被公認為美國當代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瑞典學院頒獎時形容她是 ”clarifying poet”,「以帶有素樸之美的詩性心聲,帶出個人存在的普遍處境」。 (閱讀更多)
2019年,我接到一個讓我非常興奮的邀約:位於臺南的「國立臺灣文學館」,要更新下一個十年的常設展,邀請我加入策展團隊,負責展覽文字的撰寫。長年以來,我一直是臺灣文學館的擁躉,每到臺南必走一趟;同一時間,我也心知肚明,過往臺灣文學館的策展有強烈的「學院氣息」,難以擴大觀眾群。如果能夠加入團隊,豈不是剛好能為我熱愛的館舍盡一點力? (閱讀更多)
從2019年起,社區閱讀計劃「我城我書」由香港教育大學的文學及文化學系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推行,繼2020年度的選書《我城》過後,因疫情而停辦一年。如今迎來第四個年頭,挑選了香港作家吳煦斌的短篇小說集《牛》,早前已展開一連串中英雙語、線下線下活動,引發大家想像更多城市之外的空間。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