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說法 | by 何倩彤 | 2023-10-18

跨界藝術策劃人黎蘊賢 (Orlean Lai) 首次執導的劇場《我們來真的》完滿結束,藝術家何倩彤回想起 Orlean 邀請她寫一個關於「隱形人」的短篇故事。她從沒多想這個故事會以甚麼形式被演繹,或者會佔多少篇幅,也不清楚整個演出的主題和具體內容,如今在演員和裝置的演出之中,她看到了非常難忘的東西。 (閱讀更多)

詩人化身小說家,寫一個另類武俠世界——訪韓祺疇新書《虛風構雨》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3-10-20

詩人寫小說,也許平常不過,但如果詩人寫武俠小說呢?曾拿下台灣金車現代詩獎的「最年輕得主」韓祺疇,於本年的「天行小說賞徵文比賽」獲獎而得以出版其參賽作品《虛風構雨》。與傳統武俠小說不同,這部具有後設元素的武俠小說,不僅以「九流十家」作為派別,更將不入流的「小說家」秦顧設為主人公,連同縱橫家懷玉,兩個末代傳人,對抗儒法大道,足見其破格創新與匠心獨運。 (閱讀更多)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女詩人Louise Glück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0-31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於10月13日因癌症逝世,享年八十歲。 露伊絲.葛綠珂是猶太人,生於紐約,十六歲患上厭食症,因而停學。當時精神分析師建議她寫詩,九年後,她出版第一本詩集《頭生子》,展露出她詩歌技藝上的精確敏感,以及對孤獨、死亡等議題的洞察。葛綠珂被公認為美國當代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瑞典學院頒獎時形容她是 ”clarifying poet”,「以帶有素樸之美的詩性心聲,帶出個人存在的普遍處境」。 (閱讀更多)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寫字人視角的文學策展:臺灣文學館及其他文學館舍

其他 | by 朱宥勳 | 2023-10-16

​2019年,我接到一個讓我非常興奮的邀約:位於臺南的「國立臺灣文學館」,要更新下一個十年的常設展,邀請我加入策展團隊,負責展覽文字的撰寫。長年以來,我一直是臺灣文學館的擁躉,每到臺南必走一趟;同一時間,我也心知肚明,過往臺灣文學館的策展有強烈的「學院氣息」,難以擴大觀眾群。如果能夠加入團隊,豈不是剛好能為我熱愛的館舍盡一點力? (閱讀更多)

「我城我書」2023:以吳煦斌《牛》作嚮導 探索香港邊緣生態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0-16

從2019年起,社區閱讀計劃「我城我書」由香港教育大學的文學及文化學系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推行,繼2020年度的選書《我城》過後,因疫情而停辦一年。如今迎來第四個年頭,挑選了香港作家吳煦斌的短篇小說集《牛》,早前已展開一連串中英雙語、線下線下活動,引發大家想像更多城市之外的空間。 (閱讀更多)

以器物說話 讓故事進入生活 ── 台灣物語「在地作為方法」展覽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0-14

《18/22》既是一間文化媒體,同時亦是一家網店。網站主編鄧烱榕(Nico Tang)的目標,是讓讀者從觸手可及的產品之中,感受到真正在地的故事。《18/22》去年曾舉辦「茶物語」展覽,邀請超過20個本地單位,以「茶」為主題,製作出9件全新的「聯乘器物」。今年則在見山書店舉辦的「台灣物語──在地作為方法」展覽,精選了8個「MADE IN TAIWAN」的品牌,以器物呈現出各自的「台灣故事」。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