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氣候生猛,一邊低著厚雲,另一邊太陽就亮晃晃地撒下燙熱。 沿著滿街的標示,搭乘前往「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舞台的接駁車,從池上市區逐漸駛入金黃稻海,人也變得燦爛。如同某種朝聖旅途,距離秋收舞台十分鐘路程外下車,來自五湖四海(包括香港)的觀眾披著日光徒步,身旁無數稻穗飽滿折腰。 一整個地方的慷慨展現眼前。 池上的學生們夾道歡迎,喊出熱情口號;居民們作為志工指引方向,猝不及防送上一個笑容。外界紛擾似乎就此止步,心靈無負重地邁進山巒環繞的田野。 (閱讀更多)
韓國電影近年風靡全球,深受世界各地觀眾喜愛。當中不乏浪漫的愛情電影,時而催淚揪心,時而溫馨動人,讓人體會愛情之中的美好與殘酷。香港藝術中心及駐香港韓國文化院,十月底將合辦「戀愛的模樣:韓國愛情電影系列」,播放《八月照相館》、《兩個婚禮一個葬禮》等八部不同類型的愛情作品,並邀請重量級影人作映後分享。讓香港觀眾能夠再次在影院之中,細味韓國電影中獨特的浪漫氣息,重新感受不同的戀愛滋味。 (閱讀更多)
林若寧的風格,是否一種方法,或者說是否一種可以歸類的文學風格,這也許充滿了不確定性。先暫且不討論他早期寫過的音樂劇/舞台劇歌詞,那與流行歌詞的創作重點不盡相同。以林若寧自己的話來說,他明白流行歌詞是要為歌手和旋律服務的,甚至他喜歡旋律給歌詞帶來的限制。正如他以與本名完全無關聯的筆名寫詞,將生活中的自我與作詞者分開,這些都影響了他一直以來的歌詞創作,也融為他早期風格的一部分。他是觀察者和陳述者,講述別人的故事,講述歌手的想像,盡量無悲無喜,可堪是一位「歌詞後的人」。 (閱讀更多)
寂然見證著澳門文學館由籌劃到落實的過程,皆由官方主導。他最初於2011年末聽聞這個計劃,時任文化局長的著名藝術家吳衛鳴表明開始對文學館的建設諮詢意見,以及開展澳門文學史料徵集工作,但後來變得沉寂,「饒宗頤學藝館」更後來居上率先建成。文化局又因種種原因而出現一些人事變動,澳門文學館的計劃歷經多年,終於在2022年9月正式開幕。 (閱讀更多)
最近,韓國影帝宋康昊來港,其新戲《韓戲逼人》為香港亞洲電影節其中一部開幕電影,除了宣傳新戲,宋康昊亦出席假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宋康昊大師班」,與演員林嘉欣、鍾雪瑩及學生們分享自己的從演心得。黃桂桂整理「宋康昊大師班」及宋康昊接受傳媒訪問內容,看看這位影帝在從影30年間如何走自己的演員之路,及韓國電影之路。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