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九文化區與香港舞蹈團合辦,國際著名編舞家黎海寧「女性三部曲」壓卷之作《女書》將於今年12月15日至17日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再度上演。 (閱讀更多)
詩人不可以被遺落,正如Vicente Huidobro(比森特·維多夫羅,智利著名詩人)所言︰「詩人是一個小神」,而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比凡人更特殊的存在才能夠拯救我們倖免於難。這就是為甚麼我堅信並且不斷重複地指出「詩人必須站在為生命而戰的前線」。際此文明危機的時勢,《星球之歌》的詩人正是為世所需的使者。我們用以書寫的墨水正是我們靈魂的鮮血,此所以詩歌如同一頭渴求公義的狂怒怪物,從靈魂裡面闖出來。 (閱讀更多)
人最初的味覺記憶,潛藏在母親的肚子內。懷孕四五月起,胎兒開始發展嗅覺與味蕾,能辨識羊水的味道。口腔期階段,嬰兒透過吸吮、咀嚼、吞嚥獲得滿足,同時探索感知世界,約三歲起會找到自身的口味愛惡。然後隨著個體經驗的殊異,味道的記憶會日復一日累積、流變又遺失,我們懵然未知其意義,直到某日偶爾記起,才發現它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消逝,不復往昔。本期《無形》說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正要召喚獨一無二、在深處流淌的回憶。 (閱讀更多)
今年獲得香港出版雙年獎「新晉編輯獎」的中華書局編輯葉秋弦,在成為編輯之前,本身亦是文學作家,曾經著有《綠皮火車》一書。她形容自己平日工作是做書,閒餘的時候便寫字,寫不出來的話便閱讀,尤愛黃碧雲、潘國靈、西西、蘇偉貞、童偉格等的作品。由成為作家,到入行做編輯以至獲獎,一切的起點,是源自她對文學的熱愛。在這個文字、書本愈被輕視的時代裡,她堅持腳踏實地編一本書,因為這是她能夠做到「最卑微的一件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