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24-03-27

因為藝發局不再資助,今期《無形》的紙本是最後一期。本期亦以「。」為題,它可以是句號,可以是一個圓——圓玄奧中空,再加一個圓,就是無限∞,無始無終。感謝作者們賜稿,本期加厚,前半是作家們以「。」聯想,後半部是(新舊)編輯部的感言文章。 (閱讀更多)

新城市 舊巷弄|訪周漢輝《地納於心》

專訪 | by 韓祺疇 | 2024-03-27

《地納於心》分為三輯,輯一「公屋詩系」、輯二「街道及地誌詩系」、輯三「飲食詩系」,題材和部份美學傾向都與前行的香港詩人 呼應,看似是繼承脈絡,但周漢輝的創作動機十分純粹,起初是想寫最熟悉之物,漸漸就形成了一系列創作計劃。 (閱讀更多)

回不去了,要去哪裡?——「文學的原鄉與異鄉:陳慧X沐羽」講座側記

報導 | by 沐羽 | 2024-03-27

作為繁體中文出版重鎮的台灣,數十年間持續出版來自世界各地的中文作品,直到最近,由於2019香港的政治局勢變化,新一批作家因各樣原因選擇台灣作為基地。除了文學出版以外,他們本人亦選擇移居台灣。在2024年1月28日,香港文學生活館在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文學的原鄉與異鄉」活動,邀得移居台灣並屢獲大獎的作家陳慧與沐羽對談,討論在台灣寫作的親身經驗。 (閱讀更多)

以展場作為展品,凝視更替的瞬間——訪「情感幾何」策展人張海活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4-03-27

一個空間要消失、變換,我們能否容許悼念、過渡的片刻?1998年,1a 空間於油街創立,2年後被政府收回,2001年搬到牛棚藝術村,今年將會經歷轉變。歷經四份一世紀,展示過形形色色的藝術展覽,這個展場可有被誰記住? 張海活於是想到,以1a 空間作為展品,舉辦一個甚麼也沒有,只有展場自身的展覽,取名「情感幾何」,展覽歷時近六個月,分三階段呈現 1a 空間翻新的過程。這天到訪,只見1a空蕩赤裸,顯露出原初充滿斑駁污漬的牆身、水渠,拆下來的白牆被切割成不同形狀挨在綠框窗邊,一大堆木條堆疊地上。訪問開始前,張海活送我一塊小小的白色圓塊,說這是1a的碎片,手感冰涼堅硬,我從未想過,展場原來有形狀有重量,可以觸摸,與人連繫。 (閱讀更多)

《填詞L》:當你真心發夢,整個宇宙會聯合起來幫你,但唔擔保成功——訪編導黃綺琳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4-04-08

《填詞L》上映當天,黃綺琳從大阪亞洲電影節返港,只睡了一小時,隨即展開奔波於各大戲院謝票的日子,這位編導卻有種倦容以外的亢奮。填詞夢過後,又追逐另一個夢。近來《填詞L》的訪問與影評滿天飛,我們都知道名詞加上「L」的後綴,就是一種嘲諷:填詞夢追了很久,卻沒有成為大熱填詞人,退而求其次就自稱狂熱分子,也就是英文戲名「wannabe」的意思。黃綺琳曾將這段經歷寫進自傳文集《我很想成為文盲填詞人》,如今自資巨額開拍電影,將故事投映在大銀幕上,便是更落力宣傳,完成一場網上訪問後,緊接向曾繼賢繼續分享這個「填詞L」背後的故事。 (閱讀更多)

【Art Basel香港2024】「光映現場」焦點放映:邱炯炯《椒麻堂會》、 Anne Imhof 《Sex》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25

2024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今日(3月26日)開幕,今年匯聚了來自 40 個國家及地區共 243 家藝廊,全面回復至疫情前規模。當中「光映現場」展區為亮點項目之一,由多媒體藝術家兼電影製作人李振華擔任策展人,合作文化影像頻道 Nowness Asia,以及致力於影像藝術的非營利組織「錄映太奇」(Videotage),於 3 月 27 日至 3 月 30 日間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 10 場免費放映會。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重探《死神來了》的死亡哲學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8-12

編輯推介

菩提在世間

書評 | by 亞C | 2025-08-26

等一個人

小說 | by 阿元 | 2025-08-22

【字遊行.香港】四海為家

字遊行 | by 翎心 | 2025-08-22

鳳園變形記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8-15

重探《死神來了》的死亡哲學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8-12

易過借火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8-11

空心水塔

散文 | by 李文靜 | 2025-08-09

詩三首:〈爻〉、〈腳趾〉、〈離開 / 海床 / 到達 / 到達〉

詩歌 | by 潘國亨, 鄭偉謙, 梁偉浩 |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