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詩人陳黎睽違九年出版最新詩集《淡藍色一百擊》,他在後記中記錄了病魔多次襲來的身心之困,甚至有段日子無一日不興「棄世」之念,但詩人依然以拳拳到位的語言,自我療傷。詩集揉雜日本俳句短歌、古希臘抒情詩、德國猶太裔詩人作品等血脈,其中最為堅實的祕密武器是花蓮的山風海雨、小城的家族日常。 (閱讀更多)
事件持續發酵至今近兩星期,系方於前日(9日)首次作出回應,對涉事作者致歉,承認未有取得所有作者正式授權而付印出版《吐露滋蘭(第三輯)》,並已停止《吐露滋蘭》系列的一切公開銷售。系方表示現正積極跟進事件,將聯絡《吐露滋蘭(第三輯)》所有作者並安排簽署書面授權,亦歡迎此前兩輯的作者聯繫。系方更承諾日後出版同類作品集前,必先徵得作者同意及知會出版詳情,認真處理授權及相關事宜。最後系方感謝各界的關注及「愛深責切」,讓他們檢討疏失,並重申對校友的文藝創作成績與求真精神而感到驕傲。 (閱讀更多)
憑《惡與他們的距離》(There Is No Evil)奪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的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穌羅夫(Mohammad Rasoulof)於5月8日被伊朗法院以「共謀危害國家安全罪」判囚8年、處以鞭刑、罰款及沒收財產。 (閱讀更多)
作家鍾玲玲作品成為文青暗地追捧之對象,此現象在文藝圈中已為人所知。鍾玲玲是七十年代湧現的香港本土作家群之一,誠摯寫作多年,結集成書的作品卻不多;從十年前左右,書展期間天地圖書攤位偶現鍾玲玲小說《愛蓮說》平價抛售,引來不少文青奮力「撲書」,傳奇持續數年。香港文學舊書有價有巿,一些載有作家作品的刊物亦同時水漲船高。然而如何辨別作者真偽、刊物之價值?資深文學編輯、鍾玲玲友人許迪鏘先生,日前就在臉書分享他與身為鍾玲玲大粉的青年作家黎哲舜的互動,並對網上一份標天價$12000的舊刊物上署名「玲玲」的作品進行了考證辨偽。 (閱讀更多)
四月份是最殘忍的月份,對於本地獨立書店而言尤其如此。就在踏進四月的前一天,我們送別了見山書店。另一邊廂,經營近二十年的開益書店,也在四月結束實體店,以漫畫《葬送的芙莉蓮》中的一句「流淚道別不適合我們」向讀者告別。位於深水埗的獵人書店,今年初亦因滲水問題,告別了開業一年半的黃竹街地鋪。幸而這次重逢不需等得太久,相隔一個多月後,獵人書店便在相鄰的基隆街重開。面對層出不窮的規條掣肘,不安無力亦是人之常情,不過店長黃文萱卻淡然以對,「要面對恐懼,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恐懼甚麼,然後正視這種恐懼。當你能夠看清楚它,會發現它其實沒有想像那般可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