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願》玩甚麼?遊戲中的敍事與諷刺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2-25

2019年初,曾以《返校》一炮而紅的赤燭遊戲公司又推出了新作品《還願》,新作不僅在台灣、日本爆紅,這次更增加了內地發行、一度引起好評,「新浪新聞」還曾登出文章評論,認為《還願》佐以台灣腔和閩南風俗,不輸於國產的《寂靜嶺》等國風恐怖遊戲。(是的,國產不能贏,充其量只能不輸。)

然而風波發生於2月21日。這天,有位玩家發現《還願》的遊戲場景有一張篆刻著「習近平小熊維尼」的符咒,一旁更有「呢嘛叭唭」四字咒語(臺語諧音「你媽白癡」),合起來讀就是:「習近平小熊維尼你媽白癡」。這一下激怒了幾乎是全中國玩家,網軍來襲,《還願》在Steam評價也一下子降級成為「多半差評」;兩日後赤燭遊戲在官方臉書上發佈聲明,表示「道歉並已移除相關美術素材」,又引起新一波墻內外大戰。


以遊戲和av打破網絡長城?

其中有一位中國網遊的留言非常有趣:「調侃小熊維尼習近平是沒啥關係,不過在八十年代的遊戲作品裡扯它還是有點搞笑(如果是嘲諷當時的領導人還可以說是一個梗)。」

為甚麼《返校》、《還願》那麼火?關鍵還在於這類敘事性很強的遊戲,故事藏在設計者安排的線索中,而這些線索可有用可無用,玩家在3D地圖中任意走動、觀察各種不知用意的細節,其實包含著文本閱讀的愉悅。而當偶然見到「習近平小熊維尼呢嘛叭唭」這樣超級無用的線索,也正是因為其與遊戲中的年代格格不入、將玩家拉回現實,無論是感到其中諷刺的快樂、還是為其擊傷,玩家們的隱形興奮點都被刺激到了。

傳說有心人士會將「郭文貴爆料」或「共產黨十大罪狀」之類的內容硬塞在AV影片中間,不知道那些觀眾本身興致勃勃、卻忽然被這些內容擾亂時,心情是怎樣的?想象那些根正苗紅的玩家,前一秒還吹捧這遊戲多牛、閩南文化多麼博大精深,下一秒就只能……「傻眼」。當然這個比較並不恰當——畢竟在AV中塞「反共三退」是沒甚麼美感的,但《還願》中的「呢嘛叭唭」卻經過精心設計,即便要維護祖國,摔mon前都會忍唔住望多幾眼。

台灣玩家燈芯在遊戲論壇中寫評論:「寫滿故事的物件是筆者認為最耗費心力部分,不去直敘而是旁敲側擊的提示你,讓你把故事串連起來以外又多賦予額外意義……讓整個故事有了更豐富的層次,而一些驚嚇場面其實也像這些道具一樣用來補充故事,像是紙扎人除了很嚇人還象徵著夫妻兩人的生活位置,追逐場景最後妻子恢復原貌代表了是主角將妻子妖魔化,而追逐其實是妻子試圖挽回家庭(丈夫),這些用心都不斷提升著『還願』的故事性。」看來與其說《還願》是遊戲,不如說這是一場互動型的閱讀,真正的遊戲,可能是玩家在腦中勾勒完整故事的文字遊戲。


跟車很貼,最正還是細節


小熊維尼事件後,好多玩家都留言稱要支持赤燭,買一套收藏一套,更有人開起了打機直播聲稱要連夜破關,真的是難得見到這波遊戲熱情。不少香港朋友也已入手《還願》,評論人李薇婷玩了遊戲之後在臉書上寫道:「老實說,《還願》的可玩性不算特別高,可觀主要在於場景、故事線和一切文化線索的細緻程度。於是當玩家進行解謎的時候,不旦因為第一身遊戲的設計而有深刻的投入感,也令人忍不住不斷觀察所有小物件、文案等。」

此外,她提出遊戲中邪教的名字叫「陸心會」、頭頭名叫「陸恭銘」,有人認為那是「陸公民」的諧音,這是設計者無意還是玩家有心,我們就無從得知了。但可見比起「吃雞」(PUBG)這樣百人之中爭第一的遊戲,《還願》的魅力還是在於悠遊虛擬世界中、隨手可得的有趣發現(而且都是可以截了圖拿上論壇說嘴的喔)。

而也有玩完覺得小失望者,譬如作家梁莉姿:「大概是Slient Hill(某試玩版)制樣,換上台灣在地文化的外套,但劇情和驚嚇處無法完全扣邊,致使很多Jump Scare位都有點牽強……但細節位做得超好,因為迷戀細節,每一張牆上的招紙,桌上的物事,房子的紋路都看了很久。」

只是不知道《還願》玩家會不會已經有這樣的預設?這類敘事性遊戲,可玩性並不會太高了,但細節決定一切——用睇小說的方式打機,遊戲就變了一回事,加上那些微妙的諷刺與影射,從遊戲照見現實,快感加倍。只不過面對周街都是的玻璃心,如今《還願》無法還原全貌,最有心的美術設計,到最後都是白費苦心。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