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樹留聲:詩性歌詞創作計劃」是一項將文學與音樂交織的創作實驗,旨在向香港已故的詩人馬覺、梁秉鈞、蔡炎培和戴天致敬。這個計劃不僅是對詩句的回顧,更是一次對詩性文字及其演繹方式的探索。此次音樂會由策展人池荒懸與雷暐樂策劃,他們從認識的詩人與音樂人身上見到以創作表達自己聲音的共性,詩人池荒懸看到了其中的「實驗」機會,便找來詞人雷暐樂一起策劃,一起思考可以怎樣讓兩個平日少有交集的界別可以更「有機」地合作,創造出與別不同的作品。
他們認為,以往跨界合作一般都是詩人寫詩,再交由音樂人譜曲,以音樂配合文學為主,而較少著重互相走進彼此的世界。所以他們希望今次在合作模式上有一定的創新:以四位已仙逝的前輩詩人(馬覺、梁秉鈞、蔡炎培和戴天)和他們的作品為主題,以歌和詞為載體,形成一個三角形關係。在這個結構之中,他們要求音樂人了解前輩詩人的作品和生平,詩歌對香港的文化意義等;同時讓詩人意識到寫詞時有關聲調、音律、押韻、誦唱等聲音元素的考量。
著有《只不過倒下了一棵樹》、《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的詩人陳李才與創作《a room for》、《Blue Hour》兩張專輯的本地唱作歌手Peace Lo合作,為馬覺而寫。創作文案向馬覺詩集《馬覺詩選》復刻本《義裡混沌暗雷開》致敬:「那日,我們圍坐。生者,死者。紙上傳來黑色的雷鳴。那是六十年代。他只有二十多歲。他將得到愛情,然後毁滅;他將懂得救贖,及其反面;他將一再回到維多利亞海峽,那頭猙獰巨獸永續的夢中,而波濤之間,傳來我們遙遠的雷鳴。」陳李才提到,馬覺詩集《義裏混沌暗雷開》創作於年輕時情感爆發、文字最張揚的時期,寫就很多超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他們試圖透過創作追問,我們和他雖相隔一個時代,彼此之間可有甚麼關連。
著有《無風帶》、《而我們行走》、《我是象你是鯨魚》的詩人呂永佳與創作有專輯《Solo》、單曲《只有散步我們才真正聊天》、《甚麼都可以》的唱作歌手HLau合作,為梁秉鈞而寫。創作向梁秉鈞的詩學理念致敬:「時代不會停止,但我們會。有些偉大的人,會被人們記得,有些不會。一般人如我們,僅有一些足印、一些痕跡、一些呼吸。然而他們都是偉大的,用渺小的身軀抵抗着;用僅有的力量,照亮一些本來是陌生的人。」HLau提到,也斯的停頓、空白與書寫城市的筆觸常常讓我想起盧凱彤的歌,像是《一個人回家》、《雀斑》這樣多停頓、多欲言又止的樂句,帶有濃烈個人色彩但毫不煽情激動的編曲安排。
香港年輕詩人李文靜與香港獨立唱作歌手周華欣合作,為蔡炎培而寫。創作向蔡炎培的〈彌撒〉致敬:「時間帶來思念,同時帶來自由。白馬公主說:『每個人都會等到,時間來接你的愛人。』」李文靜提到,「〈彌撒〉是蔡炎培詩人的經典詩作之一,這首歌取名〈彌撒之後〉,想像「你輕輕的掩門,走了」後,妳我之間還有怎樣的相遇或不相遇。」周華欣指出,《彌撒之後》用了鐘聲作為歌曲開頭,呼應歌詞中故事的地點;整首歌亦運用了synth pop營造舊歌的感覺,讓聽眾感受蔡炎培時代的愛情故事。
著有詩集《史後生物》的詩人枯毫與音樂人陳嘉合作,為戴天而寫。創作文案向戴天詩中慣用意象:日夜、太陽致敬:「戴天詩喜用太陽,形態不定。時而滾燙,但更常以日寫夜。日夜交錯,又名『逢魔之時』。離別太多,無以驅寒。時間蜿蜒,我們沉浮循環,僅道別的人享永恆休息。」枯毫提到,作品源於他想像戴天如活在今天,會如何觀世。他從讀詩過程中掌握了輪廓,將蛇作為意象,用於詞,也用於音樂。音樂的部分陳嘉選用了affrobeat,令歌曲產生一種複雜的節奏和打擊樂節拍,跳動之如而希望帶出機械的感覺。
每對組合的創作都在尋求新穎的表達形式,為傳統詩詞注入現代的音樂元素,旨在向前輩致以最真摯的敬意,並激發觀眾對詩歌與音樂的共鳴。此次音樂會由策展人池荒懸與雷暐樂策劃,活動將邀請Peterson作為暖場嘉賓。
【花樹留聲】成果音樂會詳情:
日期:2024 年 11 月 30 日(六)
時間:晚上7時15分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