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八月,又是旅遊的好季節,炎炎夏日,來一趟陽光與海灘之旅,沖繩想必也是不少香港人的熱門旅遊地。沖繩古稱琉球王國,無論歷史與國際關係上,都與中、日兩國關係相當密切,二戰後亦曾被美軍佔領和管轄,種種歷史與地理原因使然,讓沖繩擁有其獨特的傳統文化,今期《無形》邀請作家從不同角度出發,窺探沖繩在陽光與海灘背後的歷史傷痕,深入認識這個地方作為旅遊景點以外的另一面向。
沖繩與日本之間,或者沖繩人和日本人之間,在歷史的糾結中,存在著複雜難解的關係。董啟章書寫大江健三郎筆下的沖繩,並從他的著作《沖繩札記》,談及此書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閱讀價值的原因。陳韻紅從日本與玻利維亞的歷史關係,談一則玻利維亞沖繩移民的故事。二戰過後,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推行玻利維亞聖克魯斯地區居留計劃,主角成為首批遷移到該地的家庭之一,對於那既遙遠又陌生的「故鄉」沖繩,亦如同一盒不齊全的拼圖,蘊藏在最幽微的內在。
對於古代琉球深感興趣的林皓賢,因某套取景於沖繩的影集,更認真去鑽研琉球的歷史,亦因此察覺到琉球的古文化與日本雖然有點相似,但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物。香港人對於沖繩的聯想,不得不從《戀戰沖繩》這部電影說起。紅眼從張國榮在戲裡的演出,談到沖繩在陽光與海灘背後一些歷史傷痕,以及由米路吉遜執導的《鋼鋸嶺》,如何以這場沖繩戰役為背景,血戰沖繩。
今期亦收錄Sabrina Yeung評羅貴祥的新作《夜行紀錄》,其中數篇作品的結局對她來說都頗有意思,讓其想到如果轉折是在結局才出現,那它開啟了甚麼意義,呈現出怎樣的藏在事件背後的現實呢?另外,張欣怡專訪陳慧新書《弟弟》,書名開宗明義聚焦在年輕世代,眾多「細佬」的身影在故事中重合,顯影出譚可樂這個九七之子。對陳慧來說,創作就是穿過一種現實抵達另一種現實,「當我想穿牆時,我就會寫作。」
今時今日再讀《沖繩札記》,那是一本發問的書,而不是給出答案的書,沖繩的存在意義,亦是對這個虛構的「中心」或「本土」作出不斷的批判和抵抗,唯有秉持獨立精神、具有豐富道德想像力的一方,才具有所歸所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