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暫借問:《逆 inverse》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文學士畢業展

報導 | by  蘇麗真 | 2022-07-21

炎熱的七月迎來各大藝術院校畢業展的季節。香港藝術學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畢業展以《逆 inverse》為題,展出主修繪畫、攝影或陶瓷的三十八位藝術家,展現了藝術家在疫症年代的逆境,對於社會、城市和自身的反思。


徬徨少年時 陶泥的洗禮

bcc1e142-2d5c-47cc-86c1-22be0a292503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個人身上都存留著出生時的痕跡──遠古時代的黏液和蛋殼,直至終了為止。有些從來不曾變成人類,而繼續當青蛙、蜥蜴、螞蟻。有些人腰部以上是人,以下是魚。可是,大家都是大自然創造人類的成果。每個人都源於自己的母親,都以同樣的方式來到世上,都出自同樣的深淵。人人嘗試走出深淵,朝各自的目標努力。我們可以彼此了解,但真正能夠深刻了解自己的,卻只有每個人本身。」


1946 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赫曼.赫塞代表作《徬徨少年時》,是陪伴陶瓷藝術家林海怡成長的引路人,三年學習陶藝的過程中她愛上這門藝術,常以手觸碰陶泥的她衍生一個想法:「如果用泥包住自己,又是否一種享受呢?」對行為藝術深感興趣的她,創作出首個行為藝術作品 《Dear Demian》 ,穿著布衣的她一步步走進泥缸裡,泥漿從耳、口、鼻灌進她的身體,初嚐被異物入侵的窒息感,更令她難以呼吸,她從對抗、掙扎到身體慢慢適應,最終與它共存,她將整個作品做了三次。作品有著受洗的宗教意涵,是她探索自我和釋放的過程,回歸母體的一場逆熵。


大時代中看不清每張臉

image0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是次展覽名為「逆」,與「疫」同音,不少藝術家也透過作品展示疫症時代香港人身處的位置。三年來瘟疫變種再變種,口罩成為香港人生活必需品,而幪面超人也無法倖免,口罩異變成為劉焯綸油畫系列作品《Mask-Epidemic》中角色的「本體」,以超現實的筆觸,將無形的疫情以口罩、頭盔來呈現,其中特攝英雄異化為一隻有翼和鳥爪之物,像《山海經》的妖怪,而「Mask-Epidemic」的後綴年份是 1997 和 2003,令人沉思。


image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陸海琳的人像作品《The ‘Real’ Self》則直接以口罩作為材料,畫中人臉上掛著的口罩搖搖欲墜,有些甚至掉落,與觀者「除罩相見」。透過繪畫朋友怪異的表情,用口罩遮掩各種器官,也邀請觀眾互動,要把口罩脫下窺探畫中人的表情,還是將口罩乖乖放回原位?這種觀展的懸念是她在疫情期間就人際關係的反思:「我們交流時,人們的臉真的像口罩下的模樣嗎?」從而帶出異相或實相,相信我們所見是我們的選擇。


IMG_1732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主修攝影的楊樂愉則感慨,在這個年代要好好保護每張面孔。她透過影像和裝置,重構從巴士站走到西九龍裁判法院的一段路,那些沿路看過的風景,被柵欄框起的街燈,把監獄的鐵絲網,一一投影在黑白的天空。她也儲起了三個月以來到法庭旁聽的座位票,以閃現方式投射於牆上。有些事物在時代洪流中一閃即逝,卻又透過視覺藝術成為有形的存在,永久居留。


919ba37f-28bb-475b-96c7-f8fc5fa52424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至於近年投身藝術界的資深傳媒人張寶華,人像油畫作品《大時代中的我們》密舖滿一條長廊。油彩混和塗抹,色彩強烈而灰暗,畫中人五官扭曲至血肉模糊,拼貼出時代中一張張可見可辨,或不可辨的臉,令觀者反思的不是畫中人究竟是誰,而是這一群人所經歷的:是甚麼讓他們出現這樣的不安情緒?


慾望禁區與安全地帶

IMG_4186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戴罩」緩解了城市人被病毒感染的恐懼,以及被凝視的不安,畢業展籌委之一,主修攝影的歐家琳就在跨媒體作品《無形保護盾》中製作出一個方型塑膠保護罩。身為女性,她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或車廂有過被性騷擾,甚至非禮的經歷,久而久之害怕被他人注視,「避人避得好緊要」,而她的錄像作品展示她套上保護罩坐車逛街的日常,是她的首次行為藝術作品,過程中讓她得以從被凝視的恐懼中釋放。旁邊的硬照展示了被密封的她蜷縮在地緊抱軀體,如同襁褓中的嬰兒渴望被保護,一道透明的圍牆將她困住,將她的身體與外在世界分割開來,而她不斷掙扎,另一幅硬照展現她與女性朋友肌膚交疊的輪廓,彷如她的另一個自我仍然跟她緊貼,仍未能從這件事情 move-on。


B4490BEF-E692-47FE-9644-EFE2250FAEA3

(蘇麗真攝)


同樣主修攝影的施小恩(Momo),用影像紀錄了與「香港體模社」藝術家小丁一年多以來的身體探索和成長歷程,輯錄成手作線裝小誌《夢 MomoMe》,她們唯美的圖像詩和情慾書寫。Momo 指出現今社會常批判女性穿著暴露,視性或性工作為下流的保守思想,因此透過拍攝女性胴體平反,展現女性身體及情慾自主的概念。


_DSC3978


她和小丁在幾幅大相中回歸裸體的原始狀態,將流動的同性情慾定格。她們用一層膠膜彼此,像膨脹的香口膠也像慾望的張力。她表示一年來的拍攝,二人逐步建立關係和信任,是一紙無形的契約,無顧慮的親密。她亦以 A4宣紙打印出相片隨意拼貼在牆上,一種「很 raw」的展示,是對既有藝術展示框架的叛逆。


Momo 作為畢業展統籌委員會主席,坦言在香港做藝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富家子弟,畢業時需要找工作作為創作的本錢。她寄望觀眾能以行動支持香港藝術家,正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經歷藝術學院三年逆旅之後,她寄望同學能繼續創作,「畢業不是終結,而是旅程的另一個起點。」


《逆 inverse》香港藝術學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藝術文學士畢業展

日期:2022 年 7 月 9 至 25 日

時間:上午 10 時至下午 8 時

地點: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5 樓 包氏畫廊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4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