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音樂現場——訪「下一個現場」劉曉江、張靜瑜、孫禮賢

專訪 | by  林喜兒 | 2022-06-13

「我們三人的共通點,可能就是不知怎樣解釋自己做甚麼。」


劉曉江(Lawrence) 笑說,介紹自己好麻煩,Larry 說每次要寫履歷都感到「頭痕」。簡單來說,劉曉江、張靜瑜(Annisa) 和孫禮賢(Larry) 都是作曲家,卻又不只是作曲家,又或者大眾對於作曲家這回事認識不深。流行音樂、現代音樂的作曲家,就是創作音樂給歌者演譯,或是交給樂團演奏。很明顯,這三個人都不是走這些路線,大概聲音、藝術、新媒體都是關鍵詞。


「不懂解釋,可能是一件好事。」Lawrence 這樣說。最直接的方法,還是看作品,不如看看他們在「下一個現場」的創作, 這個由藝術發展局推出的「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的作品之一。如果他們都只是「作曲家」,可能就只會創作一首音樂,加上影像配合,然後放上網。近年因為疫情,表演藝術紛紛轉戰網上,不過對他們來說,網上節目與劇院現場其實不是彼此的替代品,只是媒介不同,工具不同。而這些作品,就只是屬於網上。這三位年輕音樂人,同是畢業於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從作曲開始,然後各自走出不同的聲音與跨媒體創作。


Annisa 的《得閒覆返我》,用音樂、聲音,帶領觀眾遊歷香港三條海岸線的一個導賞,邀請觀眾戴著耳機,乘著車,揀選心水的海岸線遊覽。Annisa 說前年剛從荷蘭讀書回來,在COVID 期間,發覺突然多了朋友做podcast,原來大家都渴望分享。「我也是想到以自己關心的題目作連繫,那時我在想香港是如何連結其他地方,也就是海,在外地讀書時也經常以海做主題。」Larry的《我站在橋上看風景》,也是邀請你戴上耳機,不過請你留在電腦前,細聽聲音、說話;眼看文字、影像。「構思此作品時,正在藝術中心做一個實驗性的音樂演出,以人的對話作創作起點,於是將此意念再發展。片中有些語言,不是與字幕的關係,是與音樂的關係。」兩人不約而同將聲音、影像,文字連結。而Lawrence的《基本實踐》則像是回到基本,純粹的音樂與文字互動。一個音樂與文字互相轉換的過程,作曲家,作家、樂手,以文字為開始,以音樂為橋樑,以文字為結尾。一個簡單的實驗,不講求甚麼科技,如何去介定這些作品,如何去介定他們的身份。音樂創作?聲音藝術?跨界作品?


時間.現場


Annisa 一直認為在香港,沒有歌詞、沒有文字的音樂創作一直被忽視,於是嘗試用其他媒介去輔助創作。去年到台灣修讀碩士課程,希望回到純粹的音樂創作。「從前很多是多媒體的創作,感覺自己離音樂遠了一點,現在希望專注在音樂。」Annisa 提到,只有音樂才做到的,大概是emotion。的確,音樂是抽像的,而我們如何去接收音樂,也可能早被預設了,如Annisa所言,習慣透過歌詞、文字去接觸音樂; 又或者被視覺搶走注意力。不過,無論是甚麼類型,對他們來說,音樂或是聲音創作,其實是離不開時間。不論是跟甚麼人合作,第一時間是想到時間,這首作品有幾長,正如編舞首要想到的可能是空間。在音樂的世界裡,一分鐘的經驗就一定是這樣,沒法可以加快過這一分鐘。


創作從時間開始,而我們似乎假定了作曲家和演奏家都傾向現場,現場的震撼、現場的威力。「其實為何要做現場,也可以討論,是否live就一定好? 現在的網上直播節目,只是把『live』這個字放在旁,即使是預先錄影也不會有人知道。」Lawrence 又以電子音樂為例,提到聲音是即場按,還是演出來,觀眾是分辨不到。當然,他們也不是否定現場的價值,而很多人還是不太接受表演藝術「網上觀看」。「是否現場,經驗其實一樣,在音樂廳發生的事其實沒有改變。」當然也有人說現場就是親身去欣賞去感受,但其實在家也是用自己的耳去聽,在家看也是用五官和身體去感受。所謂現場感,是網上的零秒delay,還是觀眾需要的一個儀式?


或者一切視乎作品,視乎藝術家希望怎樣與觀眾交流。Lawrence 最新的一個創作,是香港藝術節@大館的《璃屋》,與作曲家盧定彰、設計師英文瀚合作。原本是為大館設計的音樂裝置,也是因為早前場館關閉,變成網上的音樂裝置。創作靈感來自潘霍華的詩作〈我是誰?〉,觀眾透過鍵盤和滑鼠與音樂互動,走進那個3D虛擬模型。文字、女高音、弦樂,按著滑鼠向前走,可以攀上大樹,穿越雲層,是聲音帶動前行,還是影像的提示,最終,時間也在當中流逝。


下一個現場:https://www.afterlive.art/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林喜兒

曾任職副刊記者及編輯,從時裝潮流到旅遊玩樂,從藝術文化到人物專訪。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努力書寫香港,記住香港。 著有《七層足印-李鄭屋徙置區口述歷史》一書。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家訪

散文 | by 孫樂欣 | 2024-10-02

黑吧敬酒

書評 | by 惟得 | 2024-10-02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4-10-02

《只是影畫》的溝通與失效

影評 | by 搬金字塔的螞蟻 |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