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2-25

2019年初,曾以《返校》一炮而紅的赤燭遊戲公司又推出了新作品《還願》,新作不僅在台灣、日本爆紅,這次更增加了內地發行、一度引起好評,「新浪新聞」還曾登出文章評論,認為《還願》佐以台灣腔和閩南風俗,不輸於國產的《寂靜嶺》等國風恐怖遊戲。(是的,國產不能贏,充其量只能不輸。) (閱讀更多)

變速.散手.文人畫——樊善標談散文寫作

專訪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4-06

中大中文系教授樊善標近日出版散文集《發射火箭》——與他的首本著作《力學》一樣,都可能會被錯歸入科學類書籍。樊善標本來就有錯綜而跨越的歷史:他原為理科生,在大學卻入讀中文系;碩博左論文主題都以語言文字、古籍研究為專業,後來卻在大學中教授不少現代文學的課;研究及師承都與余光中相涉,卻不走新古典主義的路子,昔有「中港台散文試驗」一科甚受學生歡迎。九十年代加入呼吸詩社,並與凌鈍、杜家祁合編《後青年散文集合》——同樣地,樊氏第一本著作《力學/[]》也以書名點出了作者對於散文美學的個人看法:理性,在形式上追求對敘述的控制,強調散文的「骨架」而非血肉,提出一種幾何之美。 (閱讀更多)

筆食人間煙火:「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徵文比賽頒獎典禮紀錄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19-02-20

五味雜陳,既指食物之味,也可引喻人生中,百轉千迴、哀樂交集的豐厚況味。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徵文比賽便以此為題,透過食物聚焦日常,扣連寫者的記憶情感。經過徵稿和評審程序,文學館最終於2月2日,假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氣味相投」文學X藝術展覽的藝術家分享會暨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並有幸邀請到作家韓麗珠、郭詩詠、謝曉虹與及多間中學的校長師生出席,分享得獎者的喜悅。 (閱讀更多)

與誌訣別書——離職《號外》主編感言

如是我聞 | by nico tang | 2019-02-15

也致仍在《號外》的戰友們,很抱歉這次我要捨你們先去,請你們再一次包容我的任性,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了。也請你們繼續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盡力去成為你自己所嚮往的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哪怕那個自己並不是太完美。 (閱讀更多)

來吧,療傷!——記「莊梅岩×謝傲霜:情感堆填日」

報導 | by 胡馬 | 2020-02-13

2月13日,情人節前夕,季節性「情人節症候群」即將爆發。在這個神經非常敏感的夜晚,舞台劇創作人莊梅岩與主持、小說家謝傲霜在深水埗合舍分享她們的情感記憶與經驗,把今天扭轉成為情感堆填日,陪住一眾讀者抓住「情人節屍變」前的最後理智,重新審視那些挑釁、折騰、撫慰我們的愛情。 (閱讀更多)

可以唱的話,不會縮——專訪潘源良

專訪 | by 劉平 | 2019-02-13

潘源良雙手沒有紋身,倒是左手卡地亞、右手萬事發,一手見證他如何賺取生活,一手讓他繼續追尋夢寐以求的趣味,事業興趣雙線發展,恍似青龍白虎一樣與他同在。他笑指自己今年「登陸」,六十年一甲子,多得政府,一甲子歸來還是「中年」,誰說「太陽底下無新事」?既然如此,乾脆連新瓶裡的舊酒都換掉,二次創作要麼不玩,要玩就要玩得徹底,抒情諷刺、針砭時弊,二創直如《詩經》,興、觀、群、怨,有何不可?兜兜轉轉六十年,潘源良貪玩成性,於是有了這次「生炒廣東話之有辣有唔辣——二次唱作川流音樂騷」,相當正路。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

藍移吧!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9-19

當代的某些關係

小說 | by 苦橙蒿 | 2025-09-19

智慧腐蛀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