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如詩似畫的現代哲學神話,《柏林蒼穹下》當中探討的議題如天上繁星:生與死,永恆與即殞,記憶與遺忘,時間與空間,鄧皓天評論這部攝於西柏林關於天使想像的電影,也談導演對同行前輩們的致敬。 (閱讀更多)
在中國,有些青年把頭髮留長、燙成金色、定型成刺蝟形狀;他們穿戴銀色飾物、打耳釘、滿體紋身,看起來很像很兇。表象背後,卻是脆弱的邊緣青年,從鄉村來到城市,受盡壓榨和凌辱。誇張駭人的裝扮,是他們唯一能夠主宰的事。這是「殺馬特文化」,一種2010年代出現在中國的次文化,名字從英文單詞「smart」音譯,獨立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由導演李一凡製作,剖析「殺馬特文化」如何在壓迫中抬頭,反抗工廠式體制。 (閱讀更多)
爛片賀歲,是每一個農曆新年的傳統。打開王晶磨劍廿九年,捲土重來的 2022 版《倚天屠龍記》,便見明教群英一字排開,幾乎都是 TVB 的舊人馬。舊酒新瓶的《倚天屠龍記》,在審查門檻拾級而上的今日,就連散播、煽動仇恨的言論都要清洗乾淨。譬如殷素素居然不是當場自刎,還要反過來勸兒子冤冤相報何時了,長大之後別為父母報仇。改寫了媽媽的話,忘記了仇恨,看不見政治紛亂的武林巨星,除了談情說愛,好像就再沒什麼作為。畢竟是王晶,其實都只是一部武俠版的《精裝追女仔》。 (閱讀更多)
早前熱播的 viutv 原創劇《IT狗》,觀眾期待開拍第二季之際,查柏朗從「大台理論」著手,探討這部游走於處境喜劇與正劇的劇集,如何在大台公式以外取得突破的同時,亦對經典港劇致敬,儘管後段落入正邪對決的標準套路, “Better Tomorrow” 式敘述亦略顯無力,《IT狗》劇組能在有限資源下作出大膽新嘗試,或能成為通往港劇「藍海」的第一道入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