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5-03

作家早期出道的作品不免青澀,名作家的出品卻總有例外。江俊豪評施叔青的《約伯的末裔》,把現代性中男女的情愛與性慾,以近乎先知啟示式地進行白描,其現代性的筆觸,也為香港風情留下她獨特的魅影。 (閱讀更多)

整餅之道

書評 | by 張婉雯 | 2021-04-22

再讀吳靄儀的《整餅集》,作者曾言,「現時大都會,最好的糕餅美食隨時買得到,何須自己烹製﹖不是無端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是甚麼﹖深感此為本人一生寫照,以《整餅集》為書名」,似已預知後事。如今讀來,或許都像張婉雯文中的感嘆,整餅雖是小學問,未必救世,但從來也不容易,而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閱讀更多)

虛幻與現實的多重關係──談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的三個飲食場景

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1-04-21

在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中,魔幻與現實形成環環相扣的關係,葉嘉詠則從三個與飲食相關的日常場景切入,解讀書中奇幻與現實多重交織下的香港。 (閱讀更多)

讀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談機械人和未來書寫

書評 | by 艾苦 | 2021-04-22

石黑一雄獲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克拉拉與太陽》,一個太陽能機械人的故事,引起了文壇的廣泛討論。機械人可以成為人類嗎?石黑一雄並沒有回避這些問題,但同時,他亦沒有想要以科學和理性的角度回答這類問題。小說以有人類長相的機械人克拉拉為主體視覺,小說有趣的地方是,它正好提供了「機械人書寫」的實驗。 (閱讀更多)

暗礁時代.柔光之愛──讀王証恒《南歸貨車》

書評 | by 謝曉虹 | 2021-04-17

謝曉虹形容,在年輕作家王証恒的新作《南歸貨車》裡,感受到的力量,來自人物被壓扁但仍柔靭的情意,暴虐與瘋狂邊緣那抒情的微光。書中有一股蓄勢待發的自由能量,孕育於對殘酷真實的直觀。在清醒的冷漠與天真的投入之間,作者展現了另外的進路:一種置諸死地而後生的認知,以及對城市牢獄裡被隔絕的人進行的深度觀看。 (閱讀更多)

岸政彥《片斷人間》:無法成為故事的事物,是如何存在在這個世界的?

書評 | by 藍玉雍 | 2021-04-01

現今的社會相當強調「故事」的重要性(尤其是這種力量的商業用途),這或許也是在這時代裡閱讀《片斷人間》的重要性。因為正是這種不停強調故事有多重要的「故事暴力」,正在讓我們忽視各種存在自身、也存在社會中不和諧的片斷性,並且製造大量同一卻自以為獨特的個體與同溫層。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編輯推介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良風有迅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8-01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