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 by 陳臻亮 | 2024-05-16

藝君子劇團的同名新作《惡之華》,以詩集為基礎,嘗試與觀眾探索波特萊爾的世界。創作過程中,陳臻亮與創作團隊共讀《惡之華》、《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書信集》、波特萊爾晚年隨筆集《我心赤裸》,以至後世對他的評價與剖析,嘗試尋找蛛絲馬跡,重塑波特萊爾的面貌。陳臻亮認為今次創作把詩集放入表演,不禁會問,身處在2024年的時空,比起十九世紀的巴黎,人們還有甚麼憧憬與憂鬱? (閱讀更多)

《從今以後》:生前死後,「同」路艱難

影評 | by SC | 2024-05-15

SC認為《從今以後》與《叔·叔》兩部戲的矛盾張力類似,但從男性與女性的社會角色上可看出兩種不同的隱身。SC再指出《從》是另類的「催婚」電影,它恰好說明愛就是一種權益,同性戀並不是不需要家庭,為了保障其自身而需要改變家庭,改變異性戀中心的法律條例。再者,《從》更講述了老年(養老、身後事)和女同性戀(不受道德法律保障)的多重難題,亦側面表達了香港的階層差異和房屋困局。 (閱讀更多)

《九龍城寨之圍城》——拚命,是為了生活

影評 | by 月巴氏 | 2024-05-10

月巴氏說看《九龍城寨之圍城》,份外輕鬆,輕鬆在入場前,擺明是為了欣賞連場激烈打鬥,在他成長年代入場觀看絕大部分香港電影前,都是如此:看笑片,就是為了笑;看鬼片,就是為了驚;看打片,自然是為了拳拳到肉的快感。等了好多年,才終於看見林峯飾演的陳洛軍在夜場打黑市拳,以及看見劉俊謙飾演的信一,在狹窄環境用快刀對付闖入城寨的陳洛軍,配合絕對凌厲的攝影,一種失落多年的官能刺激,喚回了過去入場看港產動作片的爽快和簡單,亦同時展示了一種復古的價值觀。月巴氏表示,散場時最想做的是去食碗叉燒飯,加頂帽。 (閱讀更多)

後人類人身頌曲——李思颺《快樂頌 Evolving》

藝評 | by 陳冠而 | 2024-05-09

城市當代舞蹈團剛於上月發布以「禾火 45 °C」(An Ardent °Fall) 為主題的一連串舞季及誌慶節目,其中《快樂頌 Evolving》將作為舞季揭開序幕,由中生代編舞李思颺 (Justyne) 沿用其獨有的當代舞蹈語彙作為嚮導,邀請觀眾進入編程世界探究快樂所在。陳冠而先行觀演排練,認為《快樂頌》數年前作品中已使用,今次延續探索,但有趣的是,李思颺自經典古典元素擷取靈感,但她的編舞語彙與及目光卻是當代的,加上第九交響曲的恢宏,可見她企圖以更悠長的視角鳥瞰人類的演化,與及當刻眼下的局面。 (閱讀更多)

無業卡夫卡:《喧嘩的碎片》中的自chur文化和過剩現象

書評 | by 鄧皓天 | 2024-04-30

鄧皓天讀完周丹楓的《喧嘩的碎片》後,不禁把他和卡夫卡的樣貌聯繫起來,內裡的資本主義敘事和超現代化讓他想起韓炳哲的《倦怠社會》,和馬克・歐傑的「過剩」都市現象。人們自覺信奉「勞者多得」的說法,就會形成一種「自chur文化」,人們抱著「敢搏就會贏」的心態,自然就會chur爆自己去達成不同成就,把無止境的工作和拼搏目標填滿日常生活,最終弄得心力交瘁,成了「倦怠社會」的一員,亦是周所描繪的那些幽邃無明的空洞心靈。 (閱讀更多)

小大之辨

影評 | by 亞c | 2024-04-29

由祝紫嫣自導自演的《但願人長久》於日前上映,亞c從新移民的議題說起,看見古今中外的不同移民,但他認為電影最為深刻的是不同年紀的父親,與女兒之間的牽繫,以及結局裡父親的背影。 最後亞c反思自傳性與虛構的關係,發現祝紫嫣最讓人掛上心頭的,是宏大議題之中的小敘事,尤其那情感複雜得無從言明的父親。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編輯推介

哲人李天命逝世,享年80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1-27

【教育侏羅紀】風膠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11-24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