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 by 蘇麗真 | 2023-11-20

西貢市中心有座廢棄村校,近年被活化成為文娛康樂中心,《一、二…二個半》演出當日,連日大雨洗滌過後天空久違地放晴,在不加鎖舞踊館的年輕人引領下,一群長者穿上五彩繽紛的童趣服裝粉墨登場,讓村校變身為一座彩虹色的遊樂場,也令人想起老一輩成長的年代,曾有一群充滿活力和理想的花孩子,在大地上高唱愛與和平之歌。 (閱讀更多)

王鷗行《夜空穿透傷》:在詞語破碎處尋找黑暗的明亮

書評 | by 藍玉雍 | 2023-11-17

王鷗行的詩集《夜空穿透傷》(Night Sky with Exit wounds)讀起來有一種疏離和複雜的感受,這種疏離首先在於他的詩文雖然優美,但描寫的卻是各種他所遭遇和在身邊週遭人身上見證到的暴力與傷害。比如在《夜空穿透傷》中,有很多越南女性被美國大兵強暴的場景,也有許多戰火殘暴的畫面,瀰滿著子彈、炸藥以及美軍軍武的意象。但詩中暴力的意象不只是戰爭的殘酷,而是也出現在許多同志性慾和性愛場景的描繪。這些場景無疑反映了作者內在的慾望,但同時這些慾望也是內心的傷口展示。與其說性是慾望,不如說是個人所承受的傷害與痛苦以慾望、性的方式表現出來,試圖填補自身,但卻只是在求愛的過程中一再受挫。在這之中,慾望無法成為癒合傷口的出口,反而我們可以看到,慾望本身就是人們內在的創傷。 (閱讀更多)

中文系學者的散文――陳煒舜《堇塘雜文錄:以寫療寫》

書評 | by 鄭政恆 | 2023-11-17

陳煒舜作為中大中文系副教授,鄭政恆認為其新作《堇塘雜文錄:以寫療寫》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學者散文集,當中分為師友憶舊、文化隨筆、影劇聲光三輯,幾乎每篇文章都附有古典格律詩,可見其智慧與文化內涵。鄭政恆再指這本書難免是屬於精英小眾的,但無礙其中的文學和文化價值。 (閱讀更多)

《白日之下》:受害者濕透的身體是否公義的不在場證明?

影評 | by 凜 | 2023-11-15

白日之下,本應是莊嚴而神聖的,但在這威光下,惡行原形畢露。凜分析《白日之下》的兩個場景,指出報館的燈光在彩橋之家被揭發惡行後,與殘疾人變成無家者後產生強烈對比;而尾段一場大雨所隱含的意義,正是對曉琪作出關於公義的靈魂拷問,曉琪分不清楚令視線變得模糊的是自己眼眶容不下的淚水、殘疾人和家屬們飛濺的唾液、還是為白日提供不在場證明的雨水。 (閱讀更多)

《周處除三害》虛發的子彈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3-11-13

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由香港導演黃精甫身兼編導,講述全台三大通緝犯之一的陳桂林以惡制惡、誓要人死留名的故事。石啟峰認為導演大膽運用燈光、構圖、運鏡和音樂等電影元素,精心打造追逐、打鬥、槍戰和血腥等場景,亦蘊含充分的互文性,惟導演在處理角色發展和電影節奏時的功架略遜一籌,削弱了善惡流變的主題深度,令原本鮮明且飽滿的主題猶如虛發的子彈一樣,流於表面。 (閱讀更多)

《方圓》「卡繆.異鄉人」——編者話

其他 | by 方圓編輯部 | 2023-11-10

1957年,卡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大名在香港、台灣不逕而走,其中篇小說《異鄉人》由於被沙特深入討論,廣受關注,成為存在主義小說經典。今期《方圓》以此作為主題,由李敬恒和楊彩杰的《異鄉人》閱讀經驗出發,連結到不同作家的文本互涉,再由朗天的論述文章串連分析《局外人》及《麥田捕手》,構成一個局外人的系譜。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