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許俐葳 | 2024-07-12

「編輯來信:早安,展信愉快,提醒截稿日為ˍˍˍˍˍˍ,字數ˍˍˍˍˍ,再麻煩了。」《聯合文學》雜誌副總編輯許俐葳讀《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認為只要是曾在截稿地獄打滾過的人,必定能在此書裡找到知音,且各方面的痛苦一應俱全,簡直是本恐怖大全,就如太宰治口口聲聲說「寫得慢是作家的恥辱!」,卻仍不斷撕破寫好的稿紙;橫光利一面對總是如期交稿的川端康成,則暗酸這麼準時根本是在諷刺大家。許俐葳表示此書看似笑鬧,實則表現了作家們如何在困境中奮力突圍的過程。寫不出來的時候,看看文豪們仍須為生活奔波,更為deadline所苦,或許也能生出一點安慰的快樂吧。 (閱讀更多)

煲劇就是要失智

影評 | by 鄧小樺 | 2024-07-08

從去年以來,很辛苦的時候,鄧小樺都會以煲劇來刺激多巴胺分泌,二三四月分別看了《繁花》《3體》《馴鹿寶貝》。最近看的是大熱韓劇《淚之女王》,一反以往煲韓劇開最高倍速也看不完的定律,竟然有想追的感覺。她認為《淚之女王》的魅力是,明明劇情毫不合理,卻總是讓人產生快感。她逐一點評,如結婚三年但冷戰過後的擁抱竟如新婚夫妻、金秀賢的全能人設也是令她感到費解、金智媛有多漂亮不在話下,但男女主角在中學時一見傾情,成人後卻認不出對方,令她思疑是植入式推銷韓國的整容技術之高明......她的結論是:這部片集是鼓勵大家放棄智商的,但也如陶國璋先生所說,看完韓劇會好瞓啲。 (閱讀更多)

李曼旎和她的幽靈詩學——評介《荷花是你沒有見過的人》

書評 | by 任弘毅 | 2024-07-07

任弘毅認為在香港和內地的90後乃至00後詩人當中,李曼旎的作品可謂令人眼前一亮,讀她的最近出版的首部詩集《荷花是你沒有見過的人》,卻足以使他殫精竭慮。「李的詩作無疑散發著奇異的魅力、一種特殊的辨別色,但這卻難以被簡化為任何現存的套語。」任弘毅覺得這部詩集可以說是波特萊爾與愛蓮 · 西蘇的總和,用《惡之華》的筆法來進行陰性書寫,意象與意象之間的聯繫更多來自個人的殊異經驗,由此構成她自述中指出的「幽靈詩學」。其中的詩作〈正午幽靈〉也在早前的「虛詞」投稿小說〈懸浮的空心〉中引用,任弘毅認為她希望是透過幽靈的「現形」,向讀者指出人並沒有絕對的「解脫之日」,我們只有反覆地揭穿、反覆地使那些眾目睽睽的透明「現形」。 (閱讀更多)

《長夜盡頭的微光》與病者靜待黎明破曉時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4-07-02

日本導演三宅唱新作《長夜盡頭的微光》近日上映,電影改編自瀬尾麻衣子的小說《關於黎明的一切》,石啟峰認為當中所呈現的病症,在生理和心理層面上也略顯單薄。除了尋找合適的環境安放病者之外,關於疾病如何成為生活的本身,電影其實著墨得不算深刻。但它間接向觀眾揭示了心理疾病之所以複雜,是在於患者個人經驗與主觀感受的差異。內隱的發病過程,細微得連患者也未必及時意識得到。何況,痊癒的路大多是曲折而漫長的。 (閱讀更多)

【卡夫卡逝世百年】猴子變成了人──卡夫卡筆下動物的自由與規訓

評論 | by Sabrina Yeung | 2024-07-02

班雅明就曾說:「卡夫卡的所有造物中,動物擁有最多反思機會。」Sabrina Yeung指出《變形記》的姐妹篇──〈致某科學院的報告〉,講述一隻變成了人類的猿猴給科學院做報告的事;〈一隻狗的研究〉講述一隻以人類方式去思考狗生處境的狗,兩者皆有人類的憂傷與焦慮、思維能力、心理特徵,並且都在思考自由問題。但Sabrina Yeung認為,牠們的自由之路其實是人類的被規訓之路,就如猴子為了籠外的自由,開始模仿人類,逐漸遠離本我,甚至獲得語言能力,讓主體進入語言秩序,卻依然難逃孤獨。 (閱讀更多)

愛慕頭髮與人妻的好人——評論香港作家曾繁裕的短篇愛情小說

書評 | by 鄭淀濠 | 2024-06-29

曾繁裕今年連續兩屆獲得不同範疇的藝術新秀獎,說到他的愛情小說,不免會先想起《低水平愛情》與《後人類時代的它們》,但鄭淀濠認為他的短篇愛情小說與其長篇不同,沒有社會批判,亦無被情節框架限制,因此當中所談論的愛情就更純粹,實在不應被忽略。鄭淀濠研究曾繁裕小說散文集《三》裡的短篇愛情小說,當中有三種常見元素,包括頭髮、人妻與奪妻者,其筆下的頭髮分別寫出三種愛情:危險之愛、永恆之愛與悲慘之愛。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編輯推介

哲人李天命逝世,享年80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1-27

【教育侏羅紀】風膠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11-24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