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 by 天依 | 2021-12-09

反而在這種隔絕時期,因美術館博物館關門,越發留意到小型藝術空間中藝術家們活躍的身影。 (閱讀更多)

抗爭如何把我們搞得這樣疲憊——《暴力拓樸學》的十段讀書筆記

書評 | by 沐羽 | 2021-09-24

這本捕捉到當代人心理的書,一下子就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越洋過海來到我們這邊也是一樣。 (閱讀更多)

為何有精神病?問題喺個資本主義制度!——讀《精神疾病製造商》

書評 | by 黃柏熹 | 2020-05-27

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為何受精神疾病所困的人卻在不斷增加,甚至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精神疾病製造商》的作者伊恩.弗格森答你:問題喺個資本主義制度。 (閱讀更多)

讀笛卡爾《沉思錄》小感

書評 | by 劉子萱 | 2020-12-02

畢竟笛卡爾本身的思想就帶有一種強烈的懷疑精神。 (閱讀更多)

惑:《無痛斷捨離》舒緩的節奏

影評 | by 趙遠 | 2020-05-25

《無痛斷捨離》展現了一個典型成長類文學作品的套路,電影開首半小時的緩慢節奏,鏡頭給足觀衆時間,去細細品嘗精良的攝影作品。這本身就是一種培訓,一種放鬆下來的自我相處,一次對於追求效率的功能主義生活方式的批判。 (閱讀更多)

《我們與愛的距離》:每個人都在,為什麼還是感到孤獨

影評 | by 謝嵩 | 2021-09-24

如果將《我們與愛的距離》影片開場鏡頭定格,便會得到如同《一一》里洋洋拍攝的照片。澳門「戀愛.電影館」影評人謝嵩,從這兩部影片談論青少年經由愛情和死亡獲得的成長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

伊卡洛斯

小說 | by 黎喜 | 2025-10-15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