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又稱菜薹或油菜,白菜變種,又稱蕓薹。跟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蕓則收割,薹意指花莖。「此菜易起薹,須采其薹食,則分枝必多,故名蕓薹。」有修長的莖而必須被採摘進食,分枝必多是指食菜有益令進食者子孫眾多嗎?菜心搔搔頭,看來下文須以白話為文體。
被掛上價錢牌的菜心
下班後趕在七點前到街市與超市買菜心,然後洗淨,煞有介事地放在書桌上。書桌上的菜心根部被俐落閹割以致重插於土上或糞上或誰的研究桌上亦無異。此刻市場菜心收水後失去了窈窕傲人的姿態,與街市菜心捲在一起,像兩雙被收割的腿,難分隨意還是扭曲地攤軟在那裏。
同樣是失根的菜心,一株來自寧夏,一株來自從化。從化的莖粗似芥蘭、寧夏則挑高而少枝葉。我們果真同科屬?寧夏與從化狐疑著,看著自己的花莖,卻沒有高與低、多與少等概念的參照對象,因為從化落在300克一包的透明膠袋裏,而寧夏則在上班族放工時分與白菜、黃瓜、紅菜頭共同承受一個名字,「十蚊三份」。
維基百科裡的菜心
揉在手中的葉片脫水已久,用兩指捏著莖揮動,葉彼此拍打的聲音像孩子在把玩仰賴大人吹起的扁癟橡皮氣球。把玩良久,兩株菜心漸漸在眼眶隱去成兩托綠色。為重新擄獲在意識中彌留的菜心,你打開電腦,搜尋維基百科裏的菜心。
菜心葉子全緣,無毛,屬植物界而非動物界,草本而非木本植物,真雙子葉植物(花粉有三孔而非單或雙孔),與其他七萬種植物同類薔薇類,十字花科,十字花屬,而非其他名字蹺口的科和屬。你納悶著每一次分類都會牽動到連串「則不是什麼」的什麼,菜心與薔薇的共通之處就只有「都是植物」嘛。整個過程中指間的那托綠色繼續脫水。
伴著白菜豬肉餃吃的菜心
今天的晚餐是菜心與白菜豬肉餃。餃子是在超市買兩包平五蚊的白菜豬肉餃,吃不出白菜味,卻沒有蟹柳冇蟹味或魚蛋冇魚味的冒犯。白菜在豬肉面前似乎心甘命抵地讓出味蕾的位置,畢竟白菜只是為了把餃子的名字襯托成更得體,更汲汲於吸收的四字詞而存在。當沒有調味劑與肉類的蓋掩,這晚真正的蔬菜菜心於滾起的一窩水中隨水流旋轉,滲出幽幽的菜葉綠素的香氣,看著水漸漸由透澈轉為綠茶色,而本來堅挺的葉與莖變得柔順。在電磁爐細火煮食下,數塊葉片像剛蘸上墨水的毛筆在水中悠悠地拖邐出你日天憋在心中的話。撲面的水蒸氣味甘,是甘甜的甘。
廣東人的菜心
菜心是廣東人的菜,跟據非正試統計,在香酒樓會普遍人會叫菜心而非芥蘭,在餃子店會叫菜心而非豬紅或蘿蔔。在小學常識書中「家庭關係」課插圖,捲髮婦人為家人張羅晚飯的五碟餸中,塗上綠色那份就是菜心了。似乎菜心是在陌生茶聚中的安全之選,只是如果席間有人透露自己愛吃腐乳,那就叫通菜吧。
不是菜心
植物有學名,學生有花名。小時候花名來源多來自1. 名字 2. 外型特徵 3. 個人特質。例如為突顯某個可愛貌美的女同學陳曼芝非比尋常的關係,䁥稱她為陳蔓豬,豬是BB豬的豬;而個性膽小易被欺負的同學則被冠上「屎尿屁」同義的名字,例如葉pat pat,每次呼叫其名都令「江門時代」的小學生精神為之一振。外型特徵上最容易被看見的特質都以高矮肥瘦為主題,例如肥彭、高妹。
陳彩森的名字英文發音與菜心相似,小時候就被稱作菜心。無聊的男同學會打鬧著說「菜心炒牛肉,我鐘意食」,女同學會故作親暱地用疊詞呼喚「菜心菜心」。彩森每每跟母親到街市買菜,菜都是暴露在白光紅光下,混集著魚腥與吆喝聲的潮濕裡。彩森心想,自己為什麼不是蘿勒 、迷迭香等讀起來聞到海浪裡的鹽的名字。所以長大後她把英文名字改成Thyme,然後每次自我介紹後不厭其煩地又解釋一次名字與時間的關係。
(編按:此文為香港文學季2021舉辦的「蔬菜性情關係寫作班」學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