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度年華.廿八】里爾克︰後青年的孤獨

廿八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0-18

1903年,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28歲。


1902年深秋,維也納新城陸軍學校的一棵古老栗樹下,尚未成為軍官的青年學生卡卜斯(Franz Xaver Kappus)正入迷地捧讀一本詩集;書中令他著迷的詩行,全都出自於時僅27歲的奧地利詩人里爾克之手。而讓卡卜斯更意想不到的是,未來五年間,他將陸續收到大詩人寄來的回信——這些信件匯集成篇,就是後世著名的《給青年詩人的信》。


28歲是個尷尬的年紀:未盡成熟,卻不時有年紀稍幼的朋友前來求教。年輕的卡卜斯寫下第一封給里爾克的信,大抵也是作為一個迷茫的後生,向稍為成熟卻相去不遠的前輩請教。他在信中提到了自己因作品不受賞識而灰心、對是否要繼續寫詩產生遲疑,都是不少剛開始寫作的人會面臨的問題。除此之外,卡卜斯還隨信附上兩首自己的作品,等待著「偶像」的指點。


然而面對後來者略顯稚嫩的疑問,里爾克並沒有洋洋得意地佔取教導者的位置——他更情願在交流之中觸及創作中相通的問題。1903年2月,里爾克寫下第一封回信。儘管他在信中回應了卡卜斯關於自己詩歌作品的疑問,但也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隨意評論別人的作品;相較之下,里爾克更關注創作本身的問題:


「這是最重要的:在夜深最深寂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你要在自身內挖掘一個深的答覆……然後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個原人似的練習去說你所見、所體驗、所愛、以及所遺失的事物。不要寫愛情詩;先要避開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形式:它們是最難的。」(第一封信)


這對不少年輕創作者而言有醍醐灌頂之效。除此之外,里爾克也與卡卜斯談愛情關係、職業生涯、生活際遇……而談得更多的,還是孤獨,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我希望你能忠誠地、忍耐地讓這大規模的寂寞在你身上工作,它不再能從你的生命中消滅;在一切你要去生活、要去從事的事物中,它持續賡續著,像是一種無名的勢力,並且將確切地影響你,有如祖先的血在我們身內不斷地流動,和我們自己的血混為唯一的、絕無僅有的一體,在我們生命中的無論哪一個轉折。」(第十封信)


在與後生的交談中,28歲的里爾克已經顯現出對更高命題的思考:真實生活比那些號稱藝術的職業更接近藝術,後者熱熱鬧鬧,而前者必須經歷長久的寂寞。這一年,他也寫下了詩歌作品〈豹〉,多數批評家認為這是其創作生涯的一次重要分界線,詩中也映射出這一時期里爾克對自身、對關係更深切的思索:


強韌的腳步邁著柔軟的步容

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

仿佛力之舞圍繞著一個中心,

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


圍欄中的集合柔軟與野心的猛獸,在昏眩之中自長,不就是一個典型青年的模樣?十封書信的中譯者馮至先生道:「四圍一個窮乏的世界,在枝幹內部卻流動著生命的汁漿」,里爾克以及更多掙扎中的青年寫作者,就是這樣將彼此「趕入了以溫暖、和藹而多情的關懷為防護的境地」。


1903年,里爾克,28歲。距離寫成《杜伊諾哀歌》,尚有19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