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蘇麗真 | 2023-04-28

大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五度歸來,一連四天於賽馬會藝方及 F 倉展廳舉行,今屆更帶來全新項目 「聲書相印」,展現「聲音」和「印刷」可以如何交融契合,特設現場持續音樂表演及行為藝術表演,並設有手製小誌工作坊等一系列精彩的對談和活動,不失為長假期的藝文好去處。 (閱讀更多)

疫後DSE中文寫作考「 聚餐」 詩人教師點評試題方向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4-28

今年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於25、26日開考,隨着高中核心科課程改革明年落實,判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卷將被廢除,因此今年是考生最後一次應考這份試卷。卷一閱讀考卷課外篇章則有兩篇白話文和一篇文言文,分為是台灣作家陳列的《我們去唱歌》、台灣作家簡媜的《一竿冷》和清朝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節錄,讓考生答出文章當中的寓意和哲理。而卷二寫作卷中,其中一條作文題目為「 一次令我百感交集的聚餐」,有考生笑稱題目「離地」,過往數年間因為疫情關係,沒有機會聚餐。也有人認為,正因為經歷過數年疫情,考生如作答這條題目中「百感交集的聚餐」會有更深刻和複雜的感受。本身為詩人、作家的中文科教師跂之則說,考生應從生活中寫出真情實感,帶出深刻立意,便可乎合文憑試的準則。 (閱讀更多)

給漫遊者的百年老宅書店——專訪郭怡美書店郭重興與趙偉仁

專訪 | by 陳娉婷 | 2023-04-28

大稻程老街車水馬龍,最喧鬧繁華的迪化街一帶,門牌129號是巴洛克式的三層紅磚建築,去年底進駐「郭怡美書店」,配搭木質古雅洋房裝潢,飄散滿室書香,讓遊人享受一刻恬靜。 這棟百年建築命運曲折,在18世紀是台灣富商郭烏隆的祖厝,後因經營不善而一度易手他人,去年郭烏隆之孫郭重興把它承租下來,重振祖傳老宅之光,商行變成文化氣息濃厚的書店。 (閱讀更多)

《命案》:戲裡戲外,都是一場對抗宿命的實驗——訪鄭保瑞

專訪 | by 黃創筠 | 2023-05-11

宿命原是悲劇,人越要去改命,越見迷失。哪怕是多以對抗命運為題的鄭保瑞,直言拍攝《命案》時也多次迷失。電影以風水命理入題,能否改命,最後還是還是取決於心。幾次推倒重來,重拍過後,主題顯現,鄭保瑞將過往自己的電影風格重新演繹,戲裡戲外,都是一場對抗宿命的實驗。 (閱讀更多)

記錄,不止為了傷春悲秋——專訪《燈火闌珊》曾憲寧導演、陳心遙監製

專訪 | by 邱旻誼 | 2023-04-26

以霓虹燈為主題的《燈火闌珊》,以雙線情節觸及失去這個主題,曾憲寧導演與陳心遙監製在訪問裡分享創作意念,談及團隊拍攝前做了大量資料搜集,走訪霓虹燈行內現存的老師傅,發掘到霓虹燈牌的製作,恰與電影拍攝有相似之處,決定將霓虹燈放到觀眾面前,讓霓虹燈成為電影的主角。 (閱讀更多)

在香港逛書店才是正經事 獨立書店清單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5-08

如果閱讀的意義,是為了守護屬於內心的一寸自由。那麼書店的存在,或許是為這侷促的都市,創造出一個可以稱為自由的空間,我們能夠在這裡探索書本,讓思想漫遊。在香港這個變幻不定的城市裡,仍然有書店屹立超過半個世紀,見證時代變遷。有些書店則生於亂世,盼望為這都市中的人提供一片心靈綠洲。《虛詞》編輯部為讀者介紹城中超過二十間獨立書店,遍佈不同地區。若有時間,何妨去書店一遊,也許當我們手中有書,才能夠相信另一個世界,仍然是可能的。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編輯推介

《命運》交響曲

小說 | by 盧頌熹 | 2025-02-21

情人節必看愛情電影! 麥曦茵X月巴氏X陳煒舜X鍾雪瑩私藏片單

現身說法 | by 麥曦茵, 月巴氏, 陳煒舜, 鍾雪瑩 | 2025-02-13

逃課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2-10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