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4-01-08

媒體人何秀萍揣摩著各種人生劇本:「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劇場演員、電台節目主持及監製、填詞人、專欄作家,也因在商台節目《妖獸都市》中獲得「母夜叉」一角,而人稱「叉姐」。她繼《一個女人》後再書寫現代女性多重身分的人生,相隔十年推出散文集《一陣塵煙》,時代變遷,她所呈現的面貌也更為多元。我們約定於見山書店訪談,初時眼前的是一日店長,一開始訪問又退回到何秀萍本身,去敘述關於作家身分的她,以及她自己。 (閱讀更多)

日本攝影大師篠山紀信逝世 拍攝全裸寫真震撼亞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1-05

日本攝影大師篠山紀信,在本月4日病逝,享年83歲。據日本媒體報導,篠山紀信一直患有長期疾病,上年底身體開始感到不適,於前日病情突然惡化,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後宣告不治。 (閱讀更多)

臺灣國寶級作家、「鬼故事大師」司馬中原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1-05

臺灣國寶級作家、「鬼故事大師」司馬中原於除夕跌倒送醫,惟情況急轉直下,於昨日(4日)因急性肺炎逝世,享耆壽90歲。 (閱讀更多)

繼《給十九歲的我》後: 紀錄片工作者討論會紀錄(節錄)

報導 | by 黃珍盈、劉坤濤 | 2024-01-04

《給十九歲的我》上映後掀起風波,背後其實留下諸多重要思考,去年6月一眾紀錄片工作者出席討論會,深入論述拍攝與被拍攝者之間的倫理及權力關係,以及同意與授權的問題,以上由黃珍盈和劉坤濤紀錄及整理,收錄於電影評論學會回顧書《香港電影 2022》一書。有見紀錄片的議題未有更多後續討論,刊登此文不求爭議,只求引起有長遠文藝價值的討論,望社會與文化界能以更多元開放理性的方式討論,令香港紀錄片有更健康的發展。 (閱讀更多)

【新書】《香江飛鴻——黃飛鴻傳奇與嶺南文化》〈一九四九年黃飛鴻電影首映〉

其他 | by 張彧 | 2024-01-04

在香港,黃飛鴻的名字幾乎無人不識,這與自1949年以來上映了逾百部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不無關係,但他於1925年病逝後,沒有留下任何個人遺物,僅靠後人流傳其傳奇故事。《香江飛鴻——黃飛鴻傳奇與嶺南文化》透過文字和黃飛鴻相關紙本藏品,包括書籍、電影特刊、戲橋、相片等,分六個章節,將黃飛鴻傳奇的誕生、傳承和演化過程,一一呈現。 (閱讀更多)

韓國電影大師朴贊郁訪港 談成長及暗黑系電影背後:相比幸福更想聚焦人的痛苦

報導 | by 黃桂桂 | 2024-02-29

M+Cinema去月舉辦「細思極恐:朴贊郁回顧展」,並請到韓國導演朴贊郁來港出席大師班。黃桂桂整合大師班及傳媒訪問內容,當中朴贊郁談及如何看待「暗黑」、自己的暗黑歲月、父母的薰陶,也說到自己在片場的慣常做法,讓我們由此發現這位「暴力美學大師」的細思極「柔」處。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重探《死神來了》的死亡哲學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8-12

編輯推介

等一個人

小說 | by 阿元 | 2025-08-22

【字遊行.香港】四海為家

字遊行 | by 翎心 | 2025-08-22

鳳園變形記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8-15

重探《死神來了》的死亡哲學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8-12

易過借火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8-11

空心水塔

散文 | by 李文靜 | 2025-08-09

詩三首:〈爻〉、〈腳趾〉、〈離開 / 海床 / 到達 / 到達〉

詩歌 | by 潘國亨, 鄭偉謙, 梁偉浩 |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