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我城》德譯獲大獎 何福仁感謝翻譯家白嘉琳:西西會喜歡、肯定的。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5-16

西西著名長篇小說《我城》除了孔慧怡的英譯本和金惠俊的韓譯本以外,早前德國著名翻譯家白嘉琳Karin Betz把《我城》德譯成 “Meine Stadt”,讓西西的聲音走進不同的語言世界,於月初獲得2024年德國Helmut M. Braem (暫譯赫爾穆特・M・布雷姆)的翻譯雙年獎,同時表揚她過去的翻譯工作,評審團的評語為:


Xi Xi describes a magical world without slipping into kitsch. The novel moves through 1970s Hong Kong in a variety of voices. The translation deals with the numerous paradoxes of this cult book in an impressive way. The melancholic tone harmonizes with grotesque comedy; the fantastic world of objects is expressed in a fine, subtle language. Karin Betz finds a German that does justice to the magic of the Chinese original and convinces with its playfulness and linguistic power. (何福仁譯自德語)


西西描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但又不落入媚俗。 小說以多種聲音穿越了 20 世紀 70 年代的香港。 譯本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處理了這本怪書的眾多悖論。 憂鬱的基調與怪誕的喜劇感相協調; 奇妙的物質世界以細膩、微妙的語言表達出來。 白嘉琳以德文適切地展現原著的魔力,並以其俏皮和語言力量令人信服。(筆者轉譯)


德國著名翻譯家白嘉琳(Karin Betz)專門翻譯中國文學,曾翻譯莫言的《檀香刑》、麥家的《解密》以及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等,讓中國文學在德國,乃至歐洲的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據何福仁接受本報訪問,他未曾與白嘉琳見面,向來僅以電郵通訊,但他認為這次白嘉琳得獎十分矚目,並表示「感謝白嘉琳,不一定要得獎,西西都會喜歡、肯定的。」而評審「寥寥數語,點出內容與形式,簡㓗精準,真是要言不煩,很不簡單。老實說,也不妨大膽說,許多諾貝爾文學獎評審的評語就浮泛失色得多。」


負責出版德譯本《我城》的是德國著名出版社的Suhrkamp Verlag,何福仁表示它名聲不下企鵝經典,「西西在英國的代理李康勤女士很了不起,很有眼光,她找到西西,找到著名的出版社。」何福仁認為譯者很重要,還需要有地位相當的出版社才最理想。但他表示,他和西西也不會主動找外文譯者,因為西西曾經有過不愉快的合作經歷。何憶述,大概1983年有位台灣譯者,受託英譯〈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譯好了還寫信說:「文句應該這樣寫才清通,那樣改才順暢」,態度令人不太討好。因此,「西西也就對翻譯愛理不理。她看譯文,尊重翻譯,只是不願意浪費時間。直至遇到Jennifer Feeley,那才是真誠的合作。說來也是一種緣份。」


Jennifer Feeley (費正華)是美國漢學家,譯有西西詩集《不是文字》(Not Written Words)及《動物嘉年華》(Carnival of Animals) ,近年著手翻譯《哀悼乳房》及《我城》。


被問及《我城》會否有其他外文的翻譯,何福仁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同樣非常重要的出版社,英語的會由名家重譯,又或者芬蘭的、越南的,有何不可?李康勤女士會斟酌、協商。」他個人則很期待《欽天監》能有譯本,不過他認為這書難譯,「因包涵清初歷史、典籍,傳教士與故宮等等,不過文字較直接,替西西找資料時,我保留了古今人名、中英譯名等對照,以及傳教士等資料,應有幫助。」


白嘉琳曾在成都、東京等地學習中文,曾應邀到中國內地講課,也在柏林自由大學擔任翻譯系的客座教授。幾年前德國總理訪華,她是隨團的一位文化界成員。她的翻譯顯示出她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尤其是考慮到莫言作品中大量的方言和地方文化元素。此外,白嘉琳還參與了金庸作品《射雕英雄傳》的德文翻譯工作,將中國的武俠文化介紹給了德國讀者。她的翻譯經歷和對中國文學的貢獻,使她成為了德國乃至國際上知名的中國文學翻譯家。


赫爾穆特・M・布雷姆 (1922-1977) 是德國記者和翻譯家,於1966年創立協會 Freundeskreis Literaturübersetzer (Circle of Friends of Literary Translators)。布雷姆翻譯雙年獎於1978年為首屆,旨在表彰傑出的德文翻譯,每兩年在沃爾芬比特爾 (Wolfenbuettel) 文學翻譯協會年會上頒發。評審團由五人組成,其中包括三名翻譯家、一名記者和一名來自語言學、文學或文化研究領域的學者。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