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我書」2023:以吳煦斌《牛》作嚮導 探索香港邊緣生態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0-16

社區閱讀計劃「我城我書」由香港教育大學的文學及文化學系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推行,從2019年起,每年選出年度之書,並舉辦一連串中英雙語、線下線下活動,積極鼓勵公眾一同討論,促進閱讀文化。繼2020年度的選書《我城》過後,因疫情而停辦一年。如今迎來第四個年頭,挑選了香港作家吳煦斌的短篇小說集《牛》,早前已展開相關活動,引發大家想像更多城市之外的空間。


回顧過往的年度選書,皆開放予公眾提名選書,由「我城我書」總監和副總監甄選候選名單,再交由諮詢委員會作最終決定。作為一個中英雙語的閱讀計劃,年度選書將包含中英文版,讓可接觸的公眾層面更為廣泛,同時選書當中的文學元素需要有利於大眾反思和討論。就如19年由澳洲華裔圖像小說家陳志勇的圖畫小說《抵岸》(The Arrival)、20年西西《我城》(My City: A Hong Kong Story)、22年由James Shea及謝曉虹翻譯的《搬石:飲江詩選》(Moving a Stone: Selected Poems of Yam Kong),不無充滿城市、社會、地道的思考。


每年「我城我書」籌備多元活動鼓勵公眾參與,並投入許多社區關懷,譬如首屆藉著「異鄉」、「難民」的歸屬主題,在香港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協會進行讀書會,亦走入小學進行「真人圖書館」;第二年則舉辦土瓜灣文學導賞團,以及閱讀工作坊,邀請親子同樂,為《我城》想像出一個繪本的形式,更於疫情期間以聲音與故事連結人群,邀請十八位本地作家和藝人以廣東話製作《我城》有聲書,是為史上首部西西有聲書;去年的開幕活動,邀請飲江與譯者對談,並邀獨立音樂人黃衍仁作演出嘉賓,後來更有雕塑、繪畫、新詩的工作坊,以及詩選劇場,可謂無所不包。


年度選書:香港生態書寫的開荒《牛》


放眼今年,香港的動保意識再一次被西貢布氏鯨、賽馬行業、多宗虐待動物案件所喚起。或許如此,本屆「我城我書」以人、動物及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為主題,挑選了吳煦斌的小說集《牛》(Bison),並一併推廣西班牙插畫家馬努葉爾・馬爾索的繪本《山中》(Yõkai),兩者讓我們重新想像、反思自己在大自然的位置。


吳煦斌擁有多重身分,既是作家,也是生物科老師,後來到美國進修生物學、生態學,於是成為了一個生物學家。自七十年代生態批評學 (ecocriticism)興起,她或許是第一個香港作家在作品中寫及生態議題。她的文字中總是展示出對自然本身的熱愛,寫自然生態的時候顯得信手拈來。大多人都認為吳煦斌的作品主題是「自然」,皆因她的自然書寫流露著一種超脫的心境,除了承繼自父親的朝氣,亦因為她常常與西西、伴侶梁秉鈞(也斯)結伴探索香港的郊外與離島,同時關心社會改革與文學的連繫,這些都豐富了我城的精神面貌。


小說集《牛》於1980年由素葉出版社首次出版,收短篇小說九篇,2016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再版,是為四十週年紀念版。當中包括主人公深入叢林和荒野的故事、改編自神話及傳說的故事、尋索的故事、渴望溝通的故事、失去與超越的故事……吳煦斌以形象化的語言重新連結動物、人與環境。在《牛》的序言中,劉以鬯指出吳煦斌是「向叢林與荒野尋找題材」,陳炳良教授也綜合了吳煦斌小說的四個主題︰重返自然、追尋父親形象、獲得啟蒙和主張言不達意,皆得以彰顯於《牛》之中。而詩人廖偉棠認為《牛》呈現出當時香港文學,甚至世界文學的側面,「側面往往不是正面的對決,卻意味深長,可以綿延到下一世代再被發現。時代的精神狀況以最隱蔽的方式存留、生根、滋長。」


遊歷邊緣生態 思索城郊關係


今屆「我城我書」同樣精彩,連同多個香港環保組織合作策劃不同節目,從《牛》或吳煦斌其他的文字出發,引起大眾對於生態環境的關注。除了設有雙語寫作工作坊,亦有雙語活動「文學遊花園:元洲仔古蹟花園導賞」,邀請參加者一同走進逾百年歷史的新界政務司官邸(現為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感受舊日節能與自然融和的建築特色。配合吳煦斌的生態書寫,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導賞員的帶領,欣賞栽滿奇珍異卉的英式花園,認識植物自然生態和有機耕種;漫步於官邸小島的岸邊則可觀察吐露港僅餘的原始海岸生態, 思索如何於現代善用海岸資源。


香港本來就是郊野比例很高的城市,於是另有「一起來看牛:水口自然生態導賞」,由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帶領參加者到大嶼山貝澳的海岸保護區——水口村,當地除了以摸蜆聞名,更有一幀香港獨有的人牛共融的鄉村風景。水口村的牛耕傳統歷史悠久,大部分村民皆為原居民,至今流傳到第十代仍有牧牛習慣,可讓公眾認識當地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鄉村歷史。


「妙筆生花:南涌生態文化導賞」則是與「蘆葦花開生態教育基金」合辦,將帶領參加者遊走沙頭角的南涌。當地為香港著名的垂釣地點,亦是「香港抗日第一家」羅氏族人的原居地。當地有數條村落,村民曾以種植水稻維生,後棄耕養魚,雖然現時魚塘已然荒廢,但塘邊正進行復耕,亦能令參加者深度認識南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


吳煦斌於今屆「我城我書」指:「自我的成長,需要自主閱讀,也要社區互動、獨立思考和相互溝通。」此次計劃透過對話、展覽及表演的形式來推廣閱讀及社區參與。在她看來,這是個促進個人成長的傑出項目。生活於城市的我們,可以藉著文字認識香港的原始面貌,注視和探索更多恬靜的土地與海岸,重新檢視邊緣生態與城市發展的關係。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年容易又中秋 虛詞「中秋徵詩得月餅」大賽入圍與得獎作品出爐!

詩歌 | by 尹文羽,王培智,閒雲,任弘毅,雙雙,夜果 | 2024-09-16

悼阿倫狄龍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9-13

杏仁糖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4-09-12

説好不丹故事

影評 | by 亞c | 2024-09-11

雨中的香港 見山還是山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4-09-06

路殺

散文 | by 曾友俞 | 2024-09-07

管他紅杏還是南北杏

散文 | by 惟得 |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