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界盛事,第 34 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昨日(1日)公佈獲獎名單。台灣作家楊渡憑六四報導文學作品《未燒書》奪得「散文大師獎首獎」,香港作家董橋、韓麗珠分別憑《文林回想錄》和《半蝕》奪得「散文大師獎優選」。
去年出版的《未燒書》,語出清人陳恭尹詩作《讀秦紀》︰「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暴秦焚書坑儒,難道就能禁制思想,統一人心?1989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21 日,楊渡以記者身份赴北京天安門廣場採訪八九民運,親身見證廣場上的傷亡實況,當時同事徐宗懋中彈重傷,醫護戮力救治,而楊渡無法自拔地與女醫生展開了一段亂世愛情。楊渡事後走訪大半個中國,採訪官員、民眾,以及海外的流亡者,著有《天安門紀事》一書。三十二年後,他重遊舊地,將一段回憶寫進《未燒書》,是為作家的「六四心靈史」。
詩人、作家楊渡,生於台中農村家庭,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著有詩集《南方》、《刺客的歌:楊渡長詩選》、《下一個世紀的星辰》;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激動一九四五》、《紅雲:嚴秀峰傳》、《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台灣農民運動》;長篇紀實文學《水田裡的媽媽》;短篇小說集《九天九夜》;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以及歷史紀實《有溫度的台灣史》等十餘種。
楊渡收到得獎消息後表示「感恩合十」,在臉書轉貼《未燒書》的後記〈三十年磨一劍〉,「實在也不知說什麼好,只好把這本書的後記和朋友分享。似乎見證磨一本書的辛苦」,亦指「感謝編輯和朋友一路容忍我的改了又改,修了又修的詩人『想找一個準確的字』的毛病」。
繼前作《黑日》奪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首獎」後,韓麗珠去年出版的散文集《半蝕》再次為她帶來國際文學殊榮。《半蝕》書寫處於疫情與國安法壟罩下、漸次進入一種永夜狀態的香港,轉生前的一種晦明狀態,恰似佛家的中陰之身。
韓麗珠上月獲悉《半蝕》入圍後在臉書發文,表示沒想過會得到任何獎項,「入圍就當贏」,她希望她的文字「會像投出一個球那樣讓未來某個時空某個地方遭遇相近陷落的人接住。那就像告訴他們,有人理解你們目前的苦難,那些事早已刻劃在人類的命運裡。」
同在瘟疫之年,董橋在家避疫期間檢點舊日書刊信札,且想且記,就昔日與金庸、余英時等故友在編輯生涯的省思憶記寫成《文林回想錄》,與周芬伶《雨客與花客》和張大春《我的老台北》,並列「散文大師獎優選」。
「梁實秋文學獎」自 1988 年迄今已歷 34 屆,最初由中華日報與行政院建設委員會設立,以紀念大師梁實秋在散文與翻譯方面的貢獻,現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為台灣最具歷史及知名度之國際文學獎項之一。今屆評審包括多位知名作家、學者和編輯擔任評審,散文大師組為徐國能、陳義芝、陳志銳、陳國球、鍾怡雯;翻譯大師組為高天恩、張瓊惠、梁欣榮、梁孫傑、單德興;複審委員則包括吳嘉敏、李秀娟、林為正、強勇傑、謝志賢、王盛弘、言叔夏、張惠菁、曾文娟。
本屆文學獎競爭十分激烈,評審從 61 部著作中選出 25 部「長名單」,再選出最優秀的十部,角逐兩個組別獎項。散文組入圍者包括著名作家哈金的《湖台夜話》,而香港代表除了董橋、韓麗珠,亦有黃可偉《偽雙城繪圖誌》和李日康《流雲抄》。翻譯組則有長年譯介外國詩歌的詩人陳育虹、宋瑛堂、李斯毅、葉佳怡等譯者,以及台大外文系教授馬耀民。
-----
【第34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獲獎名單】
散文大師獎首獎︰
楊渡《未燒書》
散文大師獎優選︰
周芬伶《雨客與花客》
張大春《我的老台北》
董橋《文林回想錄》
韓麗珠《半蝕》
翻譯大師獎首獎︰
馬耀民《北海鯨夢》
翻譯大師獎優選︰
李斯毅《慾望莊園》
陳育虹《淺談》
葉佳怡《消失的她們》
顏湘如《消失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