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凝蹄玉 | 2019-01-14

梁文道日前在蘋果日報專欄「普通讀者」中撰文述及,他自台灣寄書回港,受到順豐快遞審查而有三本書遞送不果。此事馬上引起關注,令人憂慮香港的物流及出版業是否存在不知名的審查而自由受限。梁文道要求順豐回應。 (閱讀更多)

艱難時,飲食讓我們彼此緊靠——氣味相投︰文學 X 視藝展覽

報導 | by Ksiem、Nathanael | 2019-01-10

告別2018年,在經歷了一整年生活災難、集體陷入哀嚎時,香港文學館「氣味相投:文學 X 視藝展覽」開幕了,或許正是文學在冥冥中連結大家、重注能量。今年文學季主題「五味雜陳」,是著手於日常,以食物扣連記憶與情感;「氣味相投」展覽則巧妙安排文學與視藝跨界合作,讓「親近而遙遠,關於飲食的種種記憶與變化……被召喚到我們眼前,並開啟想像,從日常中蒸餾可能」。確實,做文學並非站在高地排拒他人,而是醞釀一種親密的、恰到好處的距離。 (閱讀更多)

灣仔好行,故事說不盡——《「道」賞灣仔》展覽

報導 | by 李卓謙 | 2019-01-10

《「道」賞灣仔》展覽由灣仔區議會與Integer Foundation Association合作策劃,挑選灣仔區的六條街道,包括譚臣道、克街、愛群道、渣甸坊、羅素街、銀幕街,由西至東覆蓋灣仔、銅鑼灣與天后,採訪每條街的街坊、商戶,透過收集他們的故事與生活記憶,側寫灣仔的歷史與變遷,最後由導演林森拍攝成六條短片,於一月七至十三日在時代廣場展出。 (閱讀更多)

寂寞的煙——訪麥浚龍

專訪 | by 紅眼 | 2019-01-08

創作是孤單的。頒獎禮的熱烈掌聲過後,麥浚龍公開感嘆,面對外界吹灰不費的冷親切、壞說話,他不生氣了,他會嘴角上牽,會笑。「人多的地方就有很多問題。」訪問之中,這一句說得輕鬆,印象最深。他喜歡用「大世界」這個詞彙,相對小我的大他者,社會倫理、價值觀、官僚制度和習俗的「大世界」,都太過沒趣。而他選擇以一張有趣的音樂專輯來回應。 (閱讀更多)

開書店,唔識死?——柴灣義守書社

如是我聞 | by 李顥謙 | 2019-01-05

開業不足四個月的義守書社(Stay within Bookspace),座落在人流不多的樂翠臺商場。書社設計以簡約素白為主。走進通明遼闊的長廊,便會看到「終有一死」與「身不由己」兩個書區。四位店主都是90後,來自中文大學的不同學系,是書店業初哥。就讀統計四年級的Ken形容書店的理念:「從議題出發,希望令讀者從死看生,以閱讀思考活下去的意義。」 (閱讀更多)

發射火箭(代序)

其他 | by 樊善標 | 2019-01-04

火箭的構造很簡單,只是把火藥塞進一根圓管裡,尾部伸出一條引線。不過發射需要一定的技巧,我們分兩階段點燃引線,第一次點燃後,讓火箭飛一段距離,接著第二次點燃,才能成功發射。關鍵是怎樣確保第一次點燃後,火箭飛到特定的位置,在不容許偏差的時機第二次點燃。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5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