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Nathanael | 2019-03-01

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第四屆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第三場講座「字裡識香味」早前於誠品銅鑼灣店圓滿結束,在主持唐睿的引導下,台灣《聯合文學》主編王聰威和香港作家張婉雯,都大方地擺上他們人生中最豐盛的飲食故事。所謂「豐盛」,大概如海明威「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這句名言,香氣與味道一直在記憶中流竄,無時無刻挑撥著心底最幽微細膩的感情,箇中「豐盛」與滋味,自然不必與金錢或價值掛鉤。 (閱讀更多)

穿越時空向孟浪敬禮

其他 | by 楊小濱 | 2018-12-18

最後一次見孟浪,是今年二月份的臺北書展。孟浪組織的《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朗誦會之後,六七個朋友在宵夜時分去吳興街找晚飯吃。臺北的美食街卻如此蕭條。孟浪要把我們帶去紅燈籠快炒店,不料九點多那裡就已經早早關門了。我們隨意找了一家還有燈光的麵店,繼續著剛才的討論。這大概是唯一一次分別時我沒有跟孟浪道別(他去給誰指路走遠了)——心想反正隨時都會再見——不料竟成永訣…… (閱讀更多)

筆訪孟浪:共同面對我們無法避讓的命運

專訪 | by 黃潤宇 | 2018-12-15

在這幾個小問題間,孟浪闡釋了作為永遠的異鄉人,如何在故土情結、國族問題、身份矛盾與認同中自在遊走——正是不間斷的、形而上的思考與寫作使他自由。身兼作家與編輯兩個身份,孟浪曾略帶自嘲地說,在創作中自己是命定的「探險者」與偶然的「受難者」;而做編輯時,卻又充滿了包容與同情。 (閱讀更多)

【無形.平安】人間摩西,歌聲引路——專訪甘浩望

專訪 | by 劉平 | 2018-12-21

《聖經》上有這麼幾句︰「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甘浩望神父的故事沒有《聖經》那麼厚,但要細細說來,也非易事,尤其當他的故事隨著香港發展行進,每一頁都擠滿黑壓壓的人影,你說甘浩望是漆黑中的螢火蟲?「發光發亮」說來俗套,他又不是落入煩塵的聖哥,況且他亦承認,自己也有驕傲與發脾氣的時候——甘浩望好真實——於是他將每一次挑戰看成是操練智慧的機會,在歌聲與結他聲中,繼續數算恩典與平安。 (閱讀更多)

專訪淮遠︰今夕何夕,反叛青年記憶

專訪 | by 李顥謙 | 2019-02-15

黃燦然說:淮遠是香港最好的散文家。在淮遠的散文裡,他一方面以詩化語言經營跳躍的節奏;一方面則用小說化的長句,精簡幽默地書寫人性善惡。「散文這種文類不用定義。你可以用散文寫詩、寫小說。界線全由自己決定。」 (閱讀更多)

《艤舟集》與《剩山圖》

其他 | by 朱少璋 | 2018-12-11

我把新出版的《艤舟集》放在《未埋庵短書》和《周棄子先生集》之前——由渡海前到渡海後——三本書的詩情文意牽繫得起黃公望筆下富春山水的連綿氣韻與聚散傳奇,神往之餘,一廂情願,總覺得《艤舟集》收錄的渡海前作品,與《剩山圖》一樣:可以傳世,而且會得到讀者的重視。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