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得不」後面的地方是詩。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專制國家的真實世界與卡夫卡的『詩』的相逢將永遠保留神秘的意味,它表明:詩人的行為就其本質而言,是無法估量的、是悖論的。……若詩人不去尋找『在那後面某個地方』的『詩』,而是介入到一個為人們早已熟知的真理的服務中,那麼他就因此放棄了詩的自身使命。」施勁超「不得不」的詩是美好的。我們也需要這樣的「不得不」。 (閱讀更多)
喜見「自由舞2023」沒有淪為一個只為娛樂及旅遊服務的舞蹈節。策劃團隊在選取節目上顯出平衡功夫,既要考慮票房,又要培養及刺激觀眾口味,同時支援本地編舞家持續創作。可以說,一手安排優質的節目,另一手新增形體導賞,普及舞蹈知識和眼界,同時打開編舞視野。不過,在性別議題論述及討論方面,還可以再深入,女藝術家也不一定有很強的性別意識。希望來屆對「自由」的意義有更多元及豐富的呈現,在選取節目時,不妨多引入白人以外的作品,舞種也可以更豐富,如果以社會議題為焦點,期待有更深刻的論述及研究,讓繁花餘香四散。 (閱讀更多)
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的電影《怪物》,寧靜純樸的鄉郊小鎮景色在日系鏡頭下拍得唯美,鏡頭選取與坂本龍一的配樂相得益彰,突出到情感的純粹,A同學認為導演這次在題材上創新,同時盡力保留自家的和煦風格,然而劇本卻略略令她失望,尤其覺得人物設定方面有點失真,後段看得人出戲,浪費了前頭累積的張力與鋪排。 (閱讀更多)
剛過去的「第十七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十四部本地競賽短片中,何思蔚的《直到我看見彼岸》奪得「鮮浪潮大獎」與「最佳攝影」,今屆擔任映後談主持的曾肇弘,趁著賽果塵埃落定之際,總結看過本地競賽與非競賽短片的個人感想,並分享兩部與獎項無緣的遺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