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3-10-30

由賴恩慈執導的《4拍4家族》透過來自四個不同年代的音樂人,戲劇化地組成的樂隊,呈現各自對音樂(節拍)的感知、期待、碰撞和理解的過程。江俊豪認為故事表面是一個失職父親向女兒贖罪的故事,內裡卻是從個人、家庭,到城市回憶、失憶、尋找與保存的嚴肅課題,但曲目與曲目之間應要讓觀眾對歌詞與角色有多一層靜默的思考。 (閱讀更多)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文學對電影的逆襲

影評 | by 艾苦 | 2023-10-26

近來,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以短片導演的身份出席了第八十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帶上了片長41分鐘的新作《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艾苦認為安德森是次再改編羅爾德・達爾的小說是一種轉型,而電影中大量呈現文學獨有的敘事元素挑戰了我們對藝術形式的固有理解。 (閱讀更多)

回首向來蕭瑟處——淺談《尚未劇終》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3-10-25

黃自鴻把在《信報》專欄《優雅的生活》裡的撰文結集,編成這部《尚未劇終》,但這並非一般的文章結集。當中每篇散文都在透過經典的文本和大眾喜愛的流行文化,輔以適切的文哲理論,讓讀者能深入淺出地認識、理解、甚至愛上文學。重編文章的用心處,是作者以論文結構的方式,把原本龐雜的散文以文學的形式、語言、價值、倫理、讀者、形象、心理、身體、生活、評論分成十類,再從這類別中以「文學的價值」作為整本書的問題意識。結構上以文評理論所熟悉的「作者」、「作品與社會功能」與「文本」作為編輯內容的核心,文本以顧城的〈錯過〉、魯迅的〈臉孔〉、端木蕻良的〈爺爺為甚麼不吃高粱米粥〉、白先勇的〈一把青〉、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等作為文本分析例證,讓整部書稿結構分明。心水清的讀者或會發現,在文評理論中欠缺了「讀者」的部分,這從讀者而來的接受美學,正是我們作為讀者,在閱讀本書的經驗過程,同時也是在這無涯之旅中發現文學尚未劇終的原因。 (閱讀更多)

《七月返歸》從目連救母到聖母憐子

影評 | by 深然 | 2023-10-25

《七月返歸》作為孩子回家見母親的故事,令深然聯想起中元節的典故——目連救母。當中最廣為人知的版本,便是目連透過神通看見母親生前因多作惡,死後身受餓鬼之苦,目連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使母親解脫,深然看起來《七月返歸》就似是目連救母的變奏。 (閱讀更多)

暢講粵語音樂劇《大狀王》三首歌詞的詞境

劇評 | by 梁萬如 | 2023-10-25

《有陣時》、《撒一場白米》和《道德經》三首歌詞,最能展現粵語音樂劇《大狀王》深刻的主題。由於歌詞蘊藏深層的意思,非得從文學和宗教哲學的角度解讀,無法讀懂歌詞內容,更遑論欣賞歌詞的境界。《有陣時》由角色宋大媽和阿細主唱;《撒一場白米》由阿細主唱;而《道德經》則由方唐鏡主唱。三首歌詞寫就三種人生境界:宋大媽的看遍老病死,豁達淡然;阿細經歷死亡,尋道問究竟時歷盡苦楚;而方唐鏡由迷入悟,迎來人生重大的轉變。 (閱讀更多)

以巴問題選邊邊,看齊澤克點講

時評 | by 趙遠 | 2023-10-18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激進武裝組織哈馬斯發動對以色列地區的突然襲擊,以色列當局隨之以武力回應。巴勒斯坦地區重陷人道主義危機,隨時會出現難民潮問題,全球輿論也出現了廣泛的爭論——到底是支持巴勒斯坦,還是支持以色列?10月13日,齊澤克發表評論,針對該支持和同情哪一方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周先陌詩作〈閨房〉的爆紅與爭議

其他 | by 嚕嚕米 | 2025-09-02

編輯推介

允許一些可怖迴旋起溫暖

小說 | by 簾櫳 | 2025-09-12

談《浮間舟渡》 ──筆訪曾詠聰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09-09

就在房間,能看到嗎

小說 | by 黑麥 | 2025-09-06

《離亂經》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白魚

小說 | by 胡果 | 2025-09-05

義大利時尚之王Giorgio Armani離世,享壽9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看貓(二)

散文 | by 雙雙 | 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