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影像作為一種電影的次類型,早已不再只限於記錄舞蹈律動,而是能通過對舞蹈的豐富想像來擴展影像的形態。在港舉辦多年、亞洲最大的舞蹈影像節之一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下簡稱跳格),也不斷在革新,形塑對舞蹈影像更流動的理解。好像本屆的跳格特設一個名為「表演與紀錄」(Performative Doc)的單元,將設兩場短片放映與展覽,從放映引伸至藝術展覽《擴展的空間》。傳統的放映空間與藝術空間的互動能將影像概念置放於兩種截然不同、又互為對照的空間語境中實踐,並提供更多元的視覺經驗予觀眾。
“Performative Doc”即表演式紀錄片(或謂表現式紀錄片)是近年常見的紀錄片形式,意指拍攝者強調自身於片中的參與,亦以自身的視角引領觀眾穿梭影像的疆界。紀錄片非絕對的真實早是老生常談,而表演式紀錄片更重視個人微觀的聲音,以及與社會歷史的交錯,進一步挑戰我們對影像的固有單一想像。因此短片節目的放映亦從這個影像概念發展,搜羅了本地與亞洲的優秀紀錄與實驗短片,有些圍繞舞蹈與身體律動;有些則從表演性(performativity)的思考來啟發影像的形式突破。
短片分為「空間與邊界」(Space and Border)及「身份換裝」(Rite of Passage),前者探屬身體與外部社群、空間,甚或民族國界的關係;後者則參考當代理論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所闡述的「性別展演」概念,說明身份的能動性。其中「空間與邊界」放映四部作品,好像本地獨立導演陳巧真與徐智彥的《無調人間》(2016)雖非關舞蹈,但通過社區的不同場景中重演來探索人與空間、甚或社群的關係,在虛實交錯間展現了香港城市風景。
《無調人間》
藝術家嚴瑞芳的《化身》(2021)原來是在藝術展覽中展出的三頻錄像,現首度作放映版本,亦能讓觀眾可於戲院作另一種體驗。嚴瑞芳的藝術作品也時常以身體作媒介,好像《墜落如羽》(2017)以戴卓爾夫人在北京人文大會堂前跌倒的事件為啟發,藝術家與參與者在香港各個城市角落中重演「跌倒」,讓展演性同時能連繫政治性。
《化身》
「身份換裝」所探討的身份亦十分廣義,想像身體的變化與成長。好像《少女家政日誌》(2021)以戲謔形式重演教科書的內容,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從小到大教導我們規訓身體的教育電視,亦從而將表演的維度擴展--表演不單是一種特定的形式規律,也可以是以身體撩動社會體系的方式。印度的《燦爛女身》(2019)也同樣由舞蹈畢業作來探索女性舞者如何跨越成長的界線。
《少女家政日誌》
《燦爛女身》
曾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放映的泰國實驗電影《周日上班族》亦通過豐富的表演性來闡述上班族處身工作與嬉戲無法劃分的狀況,身體的規訓不一定只限於舞蹈與表演,更在我們的生活日常,乃現代實相的寫照。
《周日上班族》
「表演與紀錄」是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的單元。詳情可見:http://jumpingframes.com/hk/
短片節目一
Space and Border 空間與邊界
日期:9月30日(四)Thursday 7:30pm
地點:香港逸東酒店1樓Kino(Kino, 1/F Eaton HK)
短片節目二
Rite of Passage 身份換裝
日期:10月1日 (五)Friday 7:30pm
地點:香港逸東酒店1樓Kino(Kino, 1/F Eaton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