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趙遠 | 2020-05-25

《無痛斷捨離》展現了一個典型成長類文學作品的套路,電影開首半小時的緩慢節奏,鏡頭給足觀衆時間,去細細品嘗精良的攝影作品。這本身就是一種培訓,一種放鬆下來的自我相處,一次對於追求效率的功能主義生活方式的批判。 (閱讀更多)

《我們與愛的距離》:每個人都在,為什麼還是感到孤獨

影評 | by 謝嵩 | 2021-09-24

如果將《我們與愛的距離》影片開場鏡頭定格,便會得到如同《一一》里洋洋拍攝的照片。澳門「戀愛.電影館」影評人謝嵩,從這兩部影片談論青少年經由愛情和死亡獲得的成長 (閱讀更多)

【數碼暴龍】「被選中的細路」長大之後,就成為了時代的吹哨者

影評 | by 紅眼 | 2021-09-24

進化的契機,就是行走。任何人,只要一直走下去,總有一天,那些時間和路程,可以換來改變。 (閱讀更多)

承認吧,其實你我都自私 -談《無痛斷捨離》

影評 | by 鄧志堅 | 2020-05-21

如片名一樣,導演納華波全片採取「斷捨離」拍攝手法,從畫面色調到配樂都相當簡潔,澳門「戀愛.電影館」影評人鄧志堅尤其欣賞電影結局,將整個故事從頭寫實到尾。 (閱讀更多)

【無形・Let it 糕】有人一生都活在你的陰影裡──念有貓貓的楊牧

其他 | by 崔舜華 | 2020-05-13

說到貓,楊牧確是像極了貓──厚積薄發,候機而動。在他寫及貓的那些詩句裡,能夠明顯看出他放鬆了緊繃的語言的肌肉,交付給身段如水的貓咪們去延展、去舞蹈、去自在跳躍與變形。我不知道楊牧究竟有沒有真的養過貓,但我想他必定曾面對著夏午的日光、蹲下身驅伸掌撫滑一條柔若無骨的貓背,從那渾然的無防備無欲求之中,他允許自己褪開一切必要的示範,以低音呢喃「貓貓」去征服(我私自揣想的)一切禁錮他僵硬他規定他需索他之物。 (閱讀更多)

無盡的酷刑鏡像: 讀劉綺華的《失語》

書評 | by 謝曉虹 | 2021-09-24

在香港這個殖民社會裡,語言不過是被使用(use)的工具,卻從來不曾被擁有(own)。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